正二品的官职看着是很威风,实际上也很历害不错,但是这些大臣们,谁还不是个有一品或者二品官职的重臣了?
辅国公现在要依靠这位还年幼的皇帝外甥在朝中站稳脚跟,对他的想法、喜好,自然也曾用心研究过。
只听他说上几句,辅国公已经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便道:“臣也看到松州节度使的提议,若是能建成,那当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利国利民之事。”
“待明日早朝,臣便上奏一封折子。”
新帝满意的点头,投桃报李的说:“近来朕忙于国事,未能陪母后一起用膳,难得舅舅进宫,又快到用午膳的时辰了,舅舅今日便陪陪母后吧。”
辅国公立刻笑了,“宫中的鱼脍那叫一个绝,臣今日便去太后宫中讨一口吃的了。”
新帝正要继续与辅国公寒暄几句,眼角余光却瞄到了不断对他挥手的大太监。因为角度的问题,新帝能看清自己身边大太监面上的焦急之色,而辅国公却对此一无所知。
新帝沉吟了片刻,出声道:“那朕就不留舅舅你了。前些日子徽州上进了上好的徽墨,稍后让内侍们给舅舅送去一些。”
辅国公乐呵呵的道谢,乐呵呵的离开,人刚出大殿,大太监便闪身窜了进来,忙不迭地道:“启禀陛下,北部边境的情况,不好了!”
新帝不解,猜测道:“可是叛乱的人数增加了?”
大太监摇头,“不是民变,是、兵变!”说到后头三个字的时候,他语调艰涩,干巴巴的。
新帝愣住,表情瞬间严肃起来,“从何得知的?”
大太监奉上一封书信,“姬将军身边的亲兵,快马加鞭刚刚送到京都的。”
之前,姬三公子和淮郡王离开的时候,新帝留了个心眼,给姬三公子了一个能直接联络到他的通道。这本是用来防着淮郡王的,却没想到能用在这上头。
新帝连忙拆了书信认真查看,半响后,他倒吸了一口凉气,猛地一拍桌子,“怎会如此?”
这书信是封了蜜蜡给新帝的,大太监并没有拆开看,这会见新帝反应这样大,心中不由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