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爷爷对这个胖乎乎又乖巧听话的小孩喜欢极了:“呦,真是个漂亮的小家伙,怪不得哥哥喜欢呢。”
这话小陆衍听懂了,咧咧嘴对着爷爷笑笑,软软的喊了声“爷爷!”
徐爷爷更高兴了:“真聪明,外面冷去跟哥哥屋里玩吧。”
高兴的老爷子忘了问,一个还不到五周岁家住京城的孩子是怎么找到他们家的。
正说话呢,徐爸爸徐妈妈拎着小姑给的东西推开了门,看见大过年快要哭出来的邻家弟弟诧异:“墨墨?”
墨墨平素办案的冷静都没了,扑过来抓着他的手:“哥呀?怎么办啊?”
徐家人围在一起,皱着眉头听完墨墨捡孩子的过程,面面相觑,墨墨问徐爸爸:“哥,你知不知道这孩子他家的电话?”
徐爸爸摇头,他倒是知道隔壁郑元荣家的电话,可现在早就没人了,问小孩,小孩一脸懵懂,问他爸妈的名字,倒是一点不犹豫的报出徐家爸妈的来。
一群大人扶额叹息。
联系不上小孩家长,墨墨没办法只好和徐爸爸抱着小孩跑了一趟他们镇上的派出所,派出所已经放假了,只有一个值班的小民警,墨墨和徐爸爸说明了来意。又说了一堆拜年嗑,徐爸爸还给了一条路上买的好烟,这才让小民警答应帮忙,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陆家人。
陆家孩子丢了半天一宿,怎么都找不到。老爷子又急又担心已经病了。老太太和几个女眷在照顾着,剩下的哥仨儿联系各路朋友帮忙找孩子。正焦头烂额的时候接到了徐爸爸电话,三个人顿时松了口气。
因为是三十儿了,不管是来接还是去送都不方便,陆家人便约定了初三过来接陆衍。
第23章过年
那个年代的过年不像现在的过年,家家房门紧闭,热闹只属于自家,那个时候过年尤其是农村过年,家家户户都是开着大门迎财神,村子里的小孩们拎着橘皮做成的小灯笼成群结队的疯跑,饿了随便跑进谁家都能吃得肚子溜圆的出来。
徐桢和陆衍的灯笼是徐爷爷给做的,用圆南瓜去了顶,挖空里面,外面抠了两个眼睛和一排尖牙,做成巫婆的样子,里面点了只蜡烛,再用绳子和竹棍固定住,晕黄色的光从孔洞中透出来,照出两张笑盈盈的喜庆小脸。
徐奶奶用屋子里的小炉子炸肉丸子,给小哥俩一人喂了一个笑着对徐妈妈说,你爸爸就会祸祸东西,好好的南瓜不吃做什么灯笼,宠孩子宠的上天入地的。
徐爷爷好脾气的说,难得过年孩子们高兴,再说也不算糟蹋东西,挖出来的南瓜肉还能吃呢。
这么一会儿,俩孩子早就手拉手的跑远了,小陆衍穿的多,皮夹克外面又被徐妈妈硬给穿了件陆衍的白色羽绒服,
因为徐桢没有一样的羽绒服,小孩还不太愿意穿,嘟着小嘴不开心。
徐妈妈捏了他的嘴巴一下:“人不大,还会发脾气了,小嘴撅的都能挂油瓶了。”
徐桢把小孩的羽绒服拉锁往下拉了一点,露出和他一模一样的皮夹克领子,小孩这才算勉强满意。
跟在徐桢后头跑的摇摇晃晃的,像只刚出蛋壳的小企鹅。
徐桢领着陆衍也不跟孩子们玩,倒是挨家挨户的拜年,拜完了拉过身后的小陆衍一脸认真的介绍:“张大爷,这是我们家的衍衍,是我弟弟,以后他要是走丢了,你看见了要给我送回来啊。”
“陈叔,这是我弟弟陆衍,以后他有什么事,你找我就行。”
“三舅妈,这是我弟弟呀,亲的!”
“二嘎叔,你看就看了,不准摸。”
小家伙及其配合哥哥,徐桢在前面介绍,他就在后边仰着小脸让人看,要是有谁说上一句:“呦,你看这小哥俩鼻子还真有点像呢。”他就高兴的不行。让徐桢帮他把羽绒服脱了,拉着人看他和徐桢一模一样的皮夹克。
奶声奶气的说:“跟哥哥一样的。”
徐桢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告诉村里人他们家新成员,小陆衍用了一晚上的时间让大家都知道了,他有一件和徐桢一模一样的皮夹克。
好像这样就能说明俩人是亲兄弟。
近半夜的时候,徐桢和陆衍被徐爸爸找了回来,徐桢有点可惜,村东头的二太爷爷家还没去呢,不过算了,二太爷爷都快九十了,估计也不经常出门。
第二天有人来给徐奶奶拜年,说起这小哥俩做的好事,都笑的不行。
十二点的时候,徐爷爷带着一家人给老祖宗上了香,然后在旁边的太师椅上坐好,徐桢笔直的跪在徐爸爸的身后给爷爷磕头:“爷爷,奶奶,你们的孙子徐桢祝身体二老健康、长命百岁、天天都快快乐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