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欺负你们了?”
“大相就和大公子说两句话就是欺负了?”
“你们武将就针眼大的胸襟?”
眼看着两边又要打起来,景泰的脸色变的有些难看。
一旁的大总管方园立刻会意,清了清嗓子,大喊道:“都闭嘴!!!!”
“哼!”
“呸!”
两边顿时又都老实了下来。
“大相你说。”
景泰看着欲言又止的延正,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开口。
“大王容禀,”延正连忙弯下身子,“大王也说了,想让大公子见见我们这些跟着大王打天下的老人,他武将是老人,我们这些文臣就不是老人了吗?就没跟随大王征战吗?
大公子已经先见过武国公他们了,老臣也没说什么,但是他们武将贪得无厌啊!就是不让大公子到臣等那去!老臣纵然年岁已高,但也不能受此折辱!臣请大王明鉴!”
说完,延正颤颤巍巍的准备俯身叩首。
“哎,大相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景泰连忙拉住了延正,“大相,不就是吵个架吗?别那么激进,来人!给大相赐座!”
说着,亲自搀扶着延正走到了椅子上坐下。
娘的,现在知道自己老了,刚刚推老子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看到这老头装模作样的,一旁的崔阳不屑的撇了撇嘴,腹诽道。
景泰走了回来,拍了拍崔阳的肩膀安慰他,然后带着景胤年走到了鎏金台上,面向众大臣,笑着说:“想来诸卿也都见过永安了,不认识的这次应该也认识了。在今日的朝会前,寡人想说件事,就是以后每次的朝会,胤年都会来听。诸卿认为如何?”
他一直都有这么个打算,请别人教导那些大道理,哪有孩子自己见识见识如何处理家国大事,自己言传身教来的合适。
就是和这小混蛋商量多次,这小混蛋就是不乐意,非得逼他动武。干脆就现在把调子定下来,省的以后又撂挑子。
“这......”
这下不管文臣武将都沉默了,就连延正也闭上了双眼,沉思起来。
古往今来,天下的王朝数不胜数,每朝的大公子,都是由大相或者少相教导。
让不足十岁的大公子这么早听政,他们还是头一次见识到。
景泰就景胤年这么一个儿子,这可是大事,有利有弊,得好好想想。
朝会才刚刚开始,景泰也不急,坐在鎏金台上静静地等着。他这里没有什么夺嫡的戏码,反正他死后,这景国的天子之位,必然是景胤年的,这些大臣都清楚。
看见景泰席地而坐,一旁的景胤年想了想,也坐在了鎏金台上,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些大臣们不断变化的表情。
良久,大相延正睁开双眼站了起来,朝笏竖的笔直,沉声道:“大王,臣以为大公子在这时候听政还是要斟酌行事。”
“直接说。”景泰摆了摆手。
“诺,”延正深吸了一口气,“大公子年岁尚浅,今未足十,未知苍生之苦,国乃神器,当先教以仁义,方能施行仁政,以安天下。
今非大王征战之时,理应慎重。臣愿为大公子之师,待公子及冠之年,再入朝听政。”
景胤年如今不过bā • jiǔ岁,景泰也正值壮年,情况又不是很紧急,现在贸贸然让景胤年直接听政,他也听不懂。
听不懂就要请教别人,依着今日的情况看,景胤年明显亲近这些武将。
景国现在已经安定,需要的是施行仁政的国君,要是再来一个喜欢打打杀杀的擅武之君,对景国相当不利。
让他教教,以后还能亲近亲近文臣。
景泰沉吟了片刻,看向延正:“说的......也有道理,不过寡人也不打算让胤年掺和,只是让他听听而已。”
他的出身不高,就这么一个儿子,在他看来子承父业当然是越早越好。
即便是已经坐上王位,但是骨子里这种思维依然很坚定。
“便是如此,也不利于大公子将来继承大统,大王圣体康健,何必操之过急。”延正再度劝道。
景泰看向武国公秦炼:“不知武国公怎么看。”
“臣赞同大相的看法,且愿为大公子讲解用兵之道。”秦炼上前一步十分平静的回答道。
景国军队的将领,十之有三都是出自秦炼的麾下,这位国公自长阳之战以阳谋成名后,便名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