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赵启年连忙问父皇:“为何义父对八王叛乱之事丝毫不提啊?倒是对这些小事那么上心。”
“不知道啊,关我啥事儿?”
赵启年心想我怎么就摊上这两个老无赖了?
......
次日早朝,摄政王杨启在朝中令人宣了道诏书,意思就是升原吏部侍郎李敬澜为右丞相。
此诏一出,满朝皆惊,百官还以为要说些关于八王叛乱的事情,谁知竟是如此惊人之事,一时议论声改过了李敬澜接旨的声音。
太子坐在杨启边上听了此事面上也不尤一惊:难道我又要认个干爹?
李敬澜不卑不亢,年仅三十,留有短须,身板挺拔,让人看了便觉此人一身正气,面对百官的指指点点视而不见。
百官见太子殿下也是一脸惊讶,便认为太子并不知情。
有人当即站出,朗声道:“我朝素来不设左右丞相,今日突然增设一职怕是不妥。”
摄政王面不改色,“右丞并无实权,不过让太子踌躇之时有人可问罢了。”
那人心想:感情剩下的百官都是不可问之人啊?
不过他可不敢说出来,拱手退下。
又一人站出,“既设右丞,那左丞何人担当?”
“既然没人那我暂领左丞好了。”杨启坐在太子边上把玩着玉带。
“我朝素来以右为尊,那岂不是说摄政王要比那右丞低人一等了?”又有人出声讥讽道。
“如此确实不妥。”杨启皱了皱眉,“李敬澜,现在你是左丞了。”
之前出声讥讽之人听闻一个趔趄,险些晕倒。
“这朝中之事怎能如此儿戏?”又有人出声。
“听说有人在我打西凉的时候妄议朝政,此事当如何?”杨启瞪了眼边上的赵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