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梨子就蒸好了,清香味传来,让人口舌生津。
杨小央见老汉不吃,问道:“老爷子晚饭可曾吃过?”
老汉取来两个碗,把蒸好的两个梨子分别放进碗里放在两人面前,笑着说:“二位贵客先吃,老汉不打紧。”
杨小央眼咕噜一转,说道:“晚辈正饥肠辘辘,想厚颜在老爷子家里蹭一顿饭,不知可行?”
老汉一愣,笑着答应,跑去了厨房。
杨小央看着老汉忙碌的背影,见没有煮粥,而是做了面条,眼睛不觉有些发酸。
“净远,等会儿你准备怎么做?”
“贫僧心里已经有数,到时候道友看着便好。”
少顷,老汉端来两碗面,面量很足,里面放了豆腐、韭菜和蒜苗,又拿来两头蒜
他笑着说道:“二位可能是不是本地的,老汉我就做了两碗关中有名的臊子面,配着蒜瓣吃,滋味特好。可惜家里没有肉,不然会更美。”
净远看着老汉碗里的稀粥和两根腌菜,吸了口气,“施主有所不知,出家人不得食韭蒜,且把粥换与贫僧吧。”说完就夺过了老汉手里的碗,把面推给了他。
老汉连忙说道:“哪有让客人吃稀粥的道理,大师不吃我再去做一碗,保证不放韭蒜了。”
老汉还觉得给净远吃稀粥是自己的错。
净远起身行了一礼,脸上的笑终于如往常一样和煦了,“出家人不贪口腹之欲,在贫僧看来施主能赐贫僧一碗稀粥便是恩情,如此一碗粥便是给贫僧十碗面贫僧也不会去换,施主且安心吃吧。”净远有太多话想说,却只说了这些,恩情还是用行动来偿还。
三人终于安心坐下吃饭,杨小央吃了两口便拿着两个碗背着匣子急匆匆地出了门。
净远已经见怪不怪,见老汉一脸疑惑,解释道:“施主不必管他,贫僧想知道之前问您掏钱的年轻人可是您儿子?”
老汉叹了口气,“正是犬子。”
“施主可知他拿钱是做什么去了?”
老汉脸上的皱纹都多了几分,嘴上却是轻声道:“他是去与人玩牌而已,不打紧。”
净远没有再问,斥责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二人吃完了饭,杨小央也回来了。
他对着老汉行了一礼,满脸的笑容,“晚辈多年不曾吃到如此美味,又得蒸梨之法,微薄报酬请老爷子收下。”
杨小央又从怀里拿出一两银子放在桌上,老汉大急连忙拒绝。
这时门外突然进来了一年轻人,正是老汉的儿子。
年轻人见到桌上的银子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上前拿在手里摩挲两下放进了怀里。
净远看了杨小央一眼,眯着眼睛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