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
他为什么不放弃已经重伤的唐宋转而死皮赖脸地找上“立方舟”结盟呢?
好问题。
因为元明清没有失忆,他知道场外还有观众。
在“失忆”的状态下,有相对来说更“安全”的轻症患者区可选,且有“世界中存在某种精神感染病毒”这样价值极高的情报掌握在手,倘若元明清非要跟上对他们不友好、且没有任何主动邀请他们入队意向的“立方舟”,前往神经病浓度极高的中心地带,既不符合人性,同样不符合逻辑。
理由太多了。
他甚至找不到……一定要跟上他们的理由。
如果那时候唐宋不受伤就好了。
他们或许就不会束手束脚。
或许不会……
思及此,元明清眼前倏地一黑。
周遭细细的震动感、车身转弯碰撞铁轨的动静,让他重返了那条推动着他们走向剧情转折点时的隧道。
深入隧道后,灯管损坏,整节哐哐运行着的车厢,漆黑寂然一片。
这里是太好的伏击场所了。
当时,不管是唐宋,还是元明清,都是这样想的。
……那么,对“立方舟”来说,不也是同样吗。
所以,之前他们所认为的优势,当真是优势吗?
“立方舟”的劣势,又是劣势吗?
如果一开始,这一切就都是局?
为什么自己和唐宋,分别被分到了列车的一头一尾?
为什么战力最弱、随手杀了也没人知道的李银航,会被分配到战力最强的南舟身边?
为什么被分配到仅仅一门之隔的江舫和唐宋,江舫拿到的是可以近距离杀伤的左轮shǒu • qiāng,而被隔离在门内的唐宋,拿到的是看似威力巨大,近战中却不易瞄准的步枪?
为什么唐宋看似占优,却必须要做出“开门”这个在封闭车厢内一定会发出声响、吸引目光的动作,才能发动攻击?
有一门作隔,他根本无从判断江舫是否走到射程范围之外,更无法盲射。
想要不引人注目地跟上江舫,让这条枪的用处发挥到最大,唐宋只能另寻他途。
于是,那条隧道,顺遂着所有人的心意,恰到好处地出现了。
唐宋趁黑潜入车厢,意图发动攻击。
而南舟与江舫趁黑夺取qiāng • zhī,一枪反制。
伴随着压倒性的光明来袭的,是轰然一声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