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拉拢这位表情沉郁的塞西尔勋爵决非易事。玛丽听说,他信仰坚定,对天主教的繁冗礼仪很不感冒,还忧虑女人执政、一心期盼给自家主子找个丈夫来帮忙。最麻烦的,他是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最提防外国干预英格兰……
送走各位来使,回想塞西尔这些日的防备眼神,玛丽有点不爽。但她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挖人墙角,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整个谈判接触过程中,她已尽可能展现自己治国理念——世俗至上、政教分离、宽容不走极端。如果塞西尔真的坚信“以国为重”,至少,该在这点上认同她。
至于“异国女王”这种双重不利身份,她永远无法更改。
所以,能否争取到他……还是随缘吧。
当然,玛丽依然很乐意离间这对君臣,反正他们本就有些不快。譬如,她打听到那个号称不婚的伊丽莎白,在派出塞西尔和谈的同时,在后方正与宠臣罗伯特·达德利亲密出游,且赐其各种特权,无形中削弱了塞西尔在宫中的势力;又譬如,她耳闻,因为《爱丁堡条约》没能为英格兰夺回加莱,伊丽莎白对塞西尔很是失望。
其实玛丽并不谙习离间计谋,所以只私下遣人去渲染一二。表面上,她保持克制,时不时夸奖塞西尔与女主子彼此信赖,达德利对伊丽莎白十分贴心……言辞恳切,大义凛然。
虽是最粗浅的手段,但希望起到点效果,稍稍激发英格兰宫廷的内部矛盾;多多少少,削弱另一位女王的实力。
毕竟,她和伊丽莎白“相处”再怎么和谐,甚至成为了她的继承人“之一”,实际上,她俩还是彼此防备的对手。
她俩间的微妙状态,不会轻易改变。
说到底,在她们中任何一个消失前,玛丽和伊丽莎白,分别是有着自己立场、相邻dú • lì“敌对”两国的君主。
小了近十岁的玛丽,看似年轻,日后却未必能活过伊丽莎白,“顺其自然”继承英格兰的王位——史上,那个酷爱铅粉等重金属化妆品的女王,特别能熬;在这个缺医少药的时代,只差几个月就能过上七十大寿。
而且,这个时空的英格兰女王,未必真会坚持终身不婚。一旦她生下孩子,玛丽可能就真没机会继位了。
“亲爱的姐妹”默默针对自己……理论上玛丽真不怪她。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伊丽莎白或许不一定要颠覆苏格兰政权,可两国挤在同一个岛上,宗教信仰上存在差异,难免引起各种争端。况且,伊丽莎白不可能坐视苏格兰壮大。就在此次《爱丁堡条约》签订前,玛丽已打探到,英格兰女王的密使,确实和斯图亚特的劲敌、道格拉斯以及汉密尔顿领主皆有会面。
想想她麾下的几大得力干将,塞西尔,沃尔辛厄姆等……若一直跟那个“阴险”的女王做邻居,真的太危险。
可要颠覆隔壁的政权,着实不是件易事。
史上的斯图亚特女王,分明为此丢了脑袋,自己又该怎么做才好?
又一个深夜。睡不着的玛丽爬起来,盯着闪动的烛光,分析当今形势,在脑内罗列对付伊丽莎白的利器。
咳咳,果然是夜猫子级别的“现代灵魂”,越到三更半夜,越觉思如泉涌。眼下,她又燃起了野心家的亢奋火焰,更是精神抖擞。
以前她曾做过计划……如今,干脆根据现状和自己的“记忆”,制个表,排上一二三四五吧。
——虽然得用暗号,不能让其他人看懂就是了。
第一条,伊丽莎白的父亲亨利八世,曾宣布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无效。私生女又是新教徒的伊丽莎白,其继位的合法性,很容易遭到罗马教皇的质疑。不过,目前诸国已承认她的地位合法,君主们迅速出尔反尔,会有损权威;更遑论,伊丽莎白还认可了玛丽的继承权。
所以这一条,要叉掉。
第二条,若伊丽莎白打压天主教太厉害,英格兰境内爆发旧教徒起义,拥护自己上位,也许可行。史上的玛丽女王,也一度成为英格兰旧教徒的bào • dòng招牌……
不过,塞西尔协管下的英格兰,总体比较稳定。除非真正暗杀伊丽莎白成功,否则,这些打闹,动摇不了都铎王室的根基。
第三条,女人的名声比男人脆弱,也更容易因为御下不公而遭反对。真正的玛丽·斯图亚特,就因涉嫌暗杀第二任丈夫达恩利,而被苏格兰众勋爵联合反叛乃至罢黜。伊丽莎白钟情的罗伯特达德利亦是有妇之夫。达德利的妻子虽然当前健在,但不久后,大约会因为“意外”去世——借此给女王泼脏水的,一直大有人在。而她偏倚达德利,也容易造成派系争斗。若有心利用,或许可以下克上,撼动伊丽莎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