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伦斯公爵,这个达德利今后将‘长期’拥有的头衔,曾经也是一位王夫的称号——那个掉了脑袋的前任克拉伦斯公爵,可是九日女王简·格雷的丈夫、罗伯特的亲哥哥呢。
感觉大大的不吉利……偏偏达德利一脸“欣然”的接受了。
玛丽自个,也更加认清了形势。
什么摄政王年轻貌美、大受欢迎、全民爱戴哦……呵,统统是强权带来的表象。
瞧,她权势稍有低落,反对派这就“蹭蹭”开始冒头。
不对,他们以前也没少动作,只不过自己往往不屑一顾罢了。
玛丽庆幸且满意的是:虽然不少人期待女王生育,自己的“王储”之位依然未定;但枢密院就执政一事,大部分都肯站在她这边,没怎么考虑达德利。
摄政王一方,可是连“莱斯特伯爵杀妻丑闻”这种杀手锏,都还没用上呢。
可见她这些年功夫没白费。
所以,玛丽接下来,一边帮女王筹备婚礼,更要一边“不负众望”的、干点实事。
比如,换掉对伊丽莎白更忠诚的老臣瑟洛摩顿。
“瑟洛摩顿爵爷年纪已然不轻,”玛丽振振有词,“也到该让贤的时候了。”
分明是给与他更熟的达德利一个下马威。偏偏,塞西尔等人,不愿意反对这个决定。
因为,玛丽不全是为排除异己;她提出“更合适的人选”,确实有胜任的把握。
玛丽提拔的新财务大臣,便是她“一直以来”极为看重的格雷欣。
玛丽绝对信任格雷欣的能力。毕竟,这位1559年受封的勋爵,是史上第一个提出“劣币驱逐良币”理论的重量级人物——据闻该理论实为十四世纪某法国学者首创,但远不曾达到格雷欣的影响力。
来看看大名鼎鼎的“格雷欣定理”:国内有两种(铸造)货币同时流通时,人们更愿意持有成色较好的“良币”,选择把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花出去;长此以往,价值更高的良币被普遍收藏起来,或是运往国外(以满足更严苛的国际支付需求);劣币则会在市场上泛滥成灾,导致货币流通不稳,物价波动;更糟的是,人们都用劣币支付税收,国家将自食其果。
曾经,亨利八世为解决财政赤字,在进行他任内第三次货币重铸时,“刻意”降低了新币的金银纯度,也就是铸造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王家铸币厂从民间回收旧币以及金银条块,然后交付民众纯度低的新币,这之间的“纯度差”则被扣留下来,流进国王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