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桂花不提这茬,她跟韩景瑜也没有打算把钱拿回来的意思。
但既然王桂花要给,她也不想拿着这钱便宜别人,马上政策就要放开了,她还准备拿着钱大干一场呢,这个决议她没有任何意见。
老二老三自小是服从爹娘的,他们心里很清楚,能盖房子,还是沾了大哥的光,就他们自己挣的那三瓜两枣,根本不够盖房子的。
就算农村的地不值钱,可盖房子,是一代人的事情,要耗费一辈子的心血,他们能在这么年轻就住上新房子,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爹娘最后同意两厢都帮他们盖好了房子,以后分家就是从中间劈开了对半分就得了,这样一来即便是还没有分家,两家其实得到的东西也是一样多,不会伤了兄弟之间的和气。
而更好的就是,以前挣的钱除了交出来一部分生活费,其他的都是自己的了,这叫财务自由,他们点点头,都表示没有意见。
于是这事儿就说好了,这段时间先盖茅房,等天气暖和了,安定下来了就开始盖两边的房子了。
其实之前大家就知道老太太手里有钱,但却不知道她存了这么多钱,现在她年纪大了,还愿意拿出来盖房子,大家心里其实是很欢喜的。
虽说农村土地不值钱,但盖房子放在哪朝哪代,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这老人拍板,六间厢房加上后面的房子,就这样决定盖起来了。
这次分家,两妯娌算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以后总算有自己的小金库了,而且一个月三十块钱可以存下来,吃吃喝喝都是老人的,家里不用他们管事。
不高兴的是,赵曼走的时候,老太太还真的给了她一千多块钱。
一千多块钱啊,这要放在他们两家,得存三年,老太太还真的不打个盹,直接就给了。
那赵曼也是不客气的人,直接就收了一句废话也没有,走的时候步履轻快一点都没有跟
老人推辞一下的意思。
赵曼没有推辞,老人其实心里面也松了一口气。
要是她说不要,王桂花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孩子,老大给我的我也没都还回去,知道是啥意思不?”
“娘,您不用讲我也知道,这钱本来是韩景瑜孝顺您的,我本不该拿回去,可我想着您这样做自然有您的道理,也就不跟您客气了。”
还真是个直爽人,王桂花就不喜欢那两个媳妇的弯弯肠子,你说这肠子弯弯有啥用,算计不来钱,算计不来米,到头来现在还是个刨坑种地的,做人就该务实,挣不来钱其他都是扯淡。
“就是这个道理了,老大是我儿子,孝顺我也是应该的,可我也不是没有心的娘,他以前给我给的多,是因为没有结婚的缘故,后来你们结婚了,我就让他少给一些,但家里盖房子,他估计也出不上什么力,就让他出点钱吧,我跟你爹这辈子能住上宽敞房子,也是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好啊。”
赵曼其实也想明白了,老人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很多人都生怕自己手里面没有攥着个什么东西,儿子们不听话。
但其实,孝顺的儿子就是会孝顺,如果是不孝顺的那种,哪怕老人手里握着家财万贯,孩子们的孝顺都不是真孝顺。
“那是我们应该做的,您也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住住敞亮的屋子,看着儿孙们好了您享福。”
正说着,王桂花又问:“我听说你妈妈是被人举报了才这样的,现在好些人都给平反了,你就没有找找你妈妈的下落?”
赵曼怎么着呢,唐颖当年离开的时候原主还小,她可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王桂花接着说:“如果是以前,我也不愿意管亲家家里的事情,只是你这孩子这么好,这么小就没了娘,如果能够找回来,孝顺几年也好啊,她就没有联系过你吗?”
赵曼摇头:“从没有,后面我去纺织厂打听过,知情人都说我妈妈走的时候很坚决,她怕连累到我,自然不会联系我了,我也想找到妈妈,可是我在唐城没有什么人脉”
她也为这事儿发愁呢,书里面根本没有交代过这个妈妈的下落,如果这个人真的活着,为什么到了运动结束以后,她还不找
回自己的女儿呢。
难道妈妈真的不在了吗?
王桂花笑了笑,安慰她道:“倒也不用着急,回头我跟老大说一下,让他找人问问看,如果亲家还在,我们也应该多走动走动,我是不怕这不怕那的,我儿子是军人,我们一家五代贫农,根红苗正的,再怎样都闹不到我头上来”
赵曼吃惊的看着老人。
她婆婆是个从没有去过城市里,也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农村妇女,从根源上来讲这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都局限在一个小的框架里面,人人的眼前只有今天能否吃饱,明天要煮啥这种小事,可她婆婆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