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韩家人虽然也粗粮米饭白面的混着吃,其实家里面吃粗粮的比例已经比周遭的人少了很多。
“我不用猜,我只相信眼睛,不过我相信大娃,这孩子肯定靠谱。”赵曼边说边打开了大门,直奔橱柜,从橱柜边上找到了一把小钥匙,这年头的橱柜都要锁起来,但韩家基本上都是□□,锁完了钥匙就放在旁边,这是全家人都知道的小秘密。
让赵曼欣慰的是,孩子们从来都不偷偷打开橱柜偷拿东西吃。
今天开了橱柜以后更多的是惊喜——面基本上没怎么少,还剩下来一大半,装鸡蛋的框子空了,这个自然嘛,本来这个季节的鸡生的多,孩子们习惯了三两天就吃一回鸡蛋的,没有了赵曼的补贴加上鸡又不下蛋,鸡蛋吃完了很正常。
十多斤的玉米馕是没有了,不过橱柜里面多出来一小罐猪油,目测至少有两
斤。
赵曼:!!!!!
“他们到底干了啥?”
“你看看米缸里面怎么这么多米?”
“油缸里面也满满当当的。”
“我去问问周升怎么回事。”韩景瑜说完往外面走。
他还没走出去,赵曼就发现了锅里面的西红柿鸡蛋卤,还有切好的小香葱,旁边有一碗凉拌好了的拍黄瓜:“韩景瑜,你别问了,赶紧把赵雪彦两口子还有周升叫来吃饭吧,回头你问问孙大姐或者周升,他两准知道。”
韩景瑜“哎”了一声,马上快步去请薛灿灿跟赵雪彦去了。
薛灿灿那头,听说三个孩子今天有课,本来兴致勃勃要见大侄子的她心情有些低落。
赵雪彦又不免安慰她一番。
进了院子以后,薛灿灿的低落又瞬间消失不见了。
军区这院子也太好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幸好我有两天存稿,不然今天睡了一天(到下午五点多才清醒),可能就要断更了。
早上六点多我起来的时候手脚就开始有点不听使唤,刚开始是手控制不了手机,然后开始心悸,呼吸不畅,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转(那种感觉像是在坐海盗船),到七点多我老公把我送急诊,打完扛眩晕的针以后就开始犯困,十点钟到家了以后就马上睡觉,家里热的跟蒸笼一样我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一觉睡到五点多才起来。
现在已经好多了,谢谢大家关心。跟赵曼第一次来到军区大院的时候反应一样,薛灿灿也很喜欢这个地方。
青砖绿瓦,门口一条潺潺的小溪,还种着各种果子树!
这年头庄稼都不够地方种,果子树也只有乡下自留地上面会种上几颗,因此果子就特别稀奇,研究所跟学校到了年节才会发几个苹果,在孩子们眼里那都是了不得的零嘴了,比副食品还要新奇,可新区到处都是苹果树,还有葡萄架子!
帮着开了院子,周升就开始帮忙搬重东西,赵雪彦也跟在后面搬,别看清理的时候东西不多,一搬起来其实还蛮多的,薛灿灿就带着孩子们走进院子里面。
家具家私也都没有带走,当然这年头各家各户都没有什么东西,临窗边上两个炕,其中一个卧室里面还有一个半新不旧的衣橱,还有一个书桌书椅,家里还有一个洗脸架子,这些都是每家每户标配的。
厨房里面是薛灿灿从没有见过的大灶,另外还有一个小煤炉子,路上听赵曼说新区会发煤,主要烧煤球,当然也有分木柴的时候,只是过了发木柴的时间了,如果他家里要烧红薯什么的就去跟大娃二娃他们说,韩家烧红薯的时候也可以顺道一起烧几个给他们。
大娃二娃就是薛琴琴的儿子们,也是薛敏敏的侄子。
然后书房里面还有一个橱柜,另外一个水缸,一个米缸,屋子都被收的整整齐齐的,屋子里面还有一小堆煤球。
更让赵雪彦两口子感到惊喜的是,屋子里面居然也有暖气,一走进来就感觉不到刚下车的那股子刺骨的寒凉。
当然这个年代资源有限集中供暖系统达不到后世的标准,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足够用了。
“灿灿,别看了,给孩子们收拾一下。”赵雪彦在旁边提醒她,他还要搬东西呢。
“哦哦,马上,我在看咱们睡在哪个房间,这个炕够大了,咱们就睡一个炕吧。”家里如果一直保持这个温度,基本上是不用烧炕了,但是薛灿灿习惯带着两个女儿一起睡。
以前在京市的时候家里就一个一米五的大床,四个人睡着每天孩子拳打脚踢上演全武行,赵雪彦就只能往外面躲挪开位置给孩子们让她们尽
情发挥,可现在太好了,大炕有三四米宽,足够他们一家人睡,赵雪彦再也不会掉地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