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赵桓提到黄河?赵桓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大宋有着三易回河这么牛逼的神操作,黄河母亲的脾气变得有些糟糕?时不时的就会折腾出点儿动静。
事实上?从靖康元年到现在?黄河已经出现过两次决堤了,朝廷也因为这两次决堤没少花钱。如果不是禁军加厢军加民壮玩了命的封堵堤口,只怕山东和河北又得倒霉,损失也会更重。
而且可是预见的是,黄河母亲的这股火气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下去的,很可能再延续个上百年也消不下去——
老铁家的元朝从来就没干过什么好事儿,唯独干了一件治河的好事儿还把江山给折腾没了。
如果按照老铁家的元朝唱凉凉的那段时间推算,黄河母亲大概还要再接着发上一百五六十年的脾气,而赵桓在位的这断时间,就算不是最严重的时候,估计也不会轻到哪儿去。
“治。”
赵桓沉声道:“黄河必须得好生治理一番,不惜人物,不惜物力。”
工部尚书高子安躬身应了下来,李纲又接着说道:“除去黄河,便是朝堂与枢密院改制之事。”
“改制之事,事关天下之重,既不能缓,却也不能操之过急,最好能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来完成。”
“再次便是社学。依微臣之见,在五年之内能将各州学建好也就差不多了,若是想要直接铺到乡村之间,只怕不易。”
李纲说完之后,其他各部尚书也来了精神。
工部尚书高子安是第一个跳出来叫屈的:“启奏官家,工部早就撑不住了!”
“上皇的寝陵要建,官家的寝陵也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