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代表示明白,回去之后就在厂里推行下去。
火炮被拉到了靶场。
和左营炮两个人就能推动不同,重炮必须使用骡马,而且还得是双马。如果是在崎岖地形,甚至需要三马。
对于这个要求,新军的将领们颇为头疼,左梦庚反而觉得太正常了。
小样,你们是没见识过十六匹马拉的超大型重炮吧?
随着火炮的增大,操作的人员也变多了。
左营炮一门只需要六个人,但是重炮就需要十个人了。
别的不说,一枚炮弹数十斤,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够抱起来的。
毕懋康等人在研发的时候看来是动了不少脑筋的。
他们制作了一种抬装炮弹的工具,有点类似于网兜。
两个人将炮弹放入进去,然后送到炮口。对准了之后,抽出底部的挡板,炮弹就能顺利滑入炮管里。
除了之外,为了保证炮弹顺利到达炮管底部压实,推杆也是特制的,头部有点像方便铲。
这样一来,就可以贴着炮管的下方将炮弹送入底部,而不用担心碰到撞针,引爆炮弹。
第一发射击,试验的是射程。
士兵们将炮口调高到四十五度仰角,然后点燃。
重炮的轰鸣远比左营炮要猛烈的多,方圆百米之内都能感到大地在颤抖。腾起的烟尘更是将大炮周围完全湮没,什么都看不见了。
左梦庚等人注视的,只有炮弹的飞行轨迹。
实心弹并没有什么太明显的旋转,但是飞行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呈现布朗弹的运动诡秘。
一直飞到极远处,炮弹砸在地上,然后连续不规则翻滚,把落点前方数十米内扫荡的一塌糊涂。
工作人员立刻跟上,开始测量射程。另一组人员则开始给火炮降温,准备下一次发射。
很快地,数据报回来了。
涂一先激动的跟要入洞房似的。
“参座,三千七百米,足足有三千七百米啊!”
左梦庚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37公里。这个射程,对于黑火药火炮来说,真的是十分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