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完全相反的目的而采取的降低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美元价值
的措施是完全一致的。在这两种情况中,财政部都从国外购买黄金。新政经济学至少
在这一方面是正确的,所以在绿钞时期,采取这一相同措施意味着,从国外购入黄金的
机械影响,使得铸币支付的恢复更为困难,而并非更为容易。
尽管在45年的时间里,铸币支付的恢复是一个主要的政治问题,但铸币支付的成
功恢复,却很少归因于在其名义下采取的那些措施。政府的主要贡献是少量减少高能
货币的数量———必须承认,鉴于扩大绿钞发行的压力,其在纯粹的政治方面毫无建树。
铸币支付的恢复取得了成功,原因在于尽管货币存量温和上涨,但产出的迅速增长使价
格水平下降了一半。对铸币支付的恢复产生最大影响的政府措施,不是那些明确的货
币政策,而是那些促进了产出迅速增长的失职与授权行为。
“稳健货币论”对自由铸造银币的倡导者进行攻击的理由在于,银币的自由铸造将
导致货币存量的过度迅速扩张,从而造成价格膨胀。人们之所以谴责财政部对白银的
限制性购买政策,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购买过度地增加了货币存量,从而成为了引发通
货膨胀的先兆,而无限制购买政策则能够释放通货膨胀的压力。事实上,假定金本位制
没有被废除,那么由这场白银骚动带来的主要经济危害也只是在于它使货币存量的增
长率过低,从而导致了通货紧缩。它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美国将放弃金本
位制的恐慌减少了资本的流入,否则资本的流入会更多;或者说,这种恐慌造成了资本
外逃。相应地,这些情况要求美国国内的价格,要低于根据美国与外国的黄金官价所确
定的汇率下,为平衡国际收支所必需的水平。
1896年Bryan的失败标志着这场白银骚动的最高潮。其之所以成为最高潮,并不
是因为Bryan的雄辩失去了威力,也不是因为“稳健货币论”的倡导者通过争论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