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羲索性不去看练兵练的如何了,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脚,数了一千个数,也不知道够不够一刻钟,然后他刷的一下抬起了头。
练够了,成与不成到此为止了,不能耽误了攻山时间,再耽误就天黑了。
“结阵!”
李孟羲扬声吐气,一声大喊。
“结阵!”一旁声如雷响。
组织度不够的,这么多人,贸然结阵,该站哪都没有个确切位置,又是混乱。
终于,至少等了一两分钟,五千人列队站好了。
李孟羲在三四十步外目测,还行,站的还算齐。
一会儿就靠这些刚学会列队走路的民夫们去壮声势了。
李孟羲在脑海中展开预演,这些民夫肯定不能走太快了,走太快就走乱了。
受限于地形,这么大一个方阵一起走,肯定也不行。
一排的人越多,就越难走齐。
所以,得把五千多人,分成一个个方阵才行。
到这儿,又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到底几列阵纵阵合适呢?
10x10的方阵视觉效果是最好的,惊吓敌军的效果也最好,可难度对民夫们来说有点大,走不齐,效果反而不佳。
只有两相取舍,只列10x5的五列纵队。
除此,还有一个问题,多少个五列纵队一齐走合适呢?
既然是惊吓敌军,一下让敌军看到越多的人越好,因此,队伍不能太长,而应该宽。
可受制于地形,所有五列方阵排成一个长横排不太可能。
通往青云山山脚,道路最窄处,能容纳下多支五列方阵呢?
木桶理论,决定多少个方阵并驾齐驱,取决于道路最窄处有多窄,因为这样,就免去了阵型前后交替变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