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恐怕是大王的意思,大王东出之志不减啊!”
洛阳是东周的王都,东周被吕不韦所灭。
然而洛阳却是一块飞地,与秦国的领土不接壤,位于魏国和韩国的边境,如今是魏国的领地。
如果说封赢侈为洛阳君是嬴政的意思,借李斯之口说出来。
那就表明嬴政心中念念不忘的是东出。
连最后的东周都灭了,剩下的六国也不该存在了。
更是表明嬴政想要将魏国打下来,将洛阳作为封地给赢侈,嬴政的进取之心毫不掩饰。
“仲父以为如何?”
朝臣的言论,嬴政权当没有听到,他面露询问之色,似乎在征求吕不韦的意见。
吕不韦抬了抬眼皮,洛阳君的几层含义他都明白了。
在他的眼中朝堂上的事也可以用商贾的方法来运作。
他给出长安君就是一个漫天要价,嬴政给出的洛阳君则是一个坐地还钱。
长安君只是吕不韦提出来膈应人的,根本不可能指望嬴政会同意,吕不韦原本就是打算借由长安君说事儿,让赢侈知难而退,赢侈退缩了,嬴政就缺少了一个急先锋。
“洛阳君是魏国的国土,大王想要出兵攻打魏国吗?”
吕不韦不答反问。
秦国东出灭国战的第一目标是伐韩,不是魏。
跳过韩国攻打魏国不是明智之选。
就算不考虑攻打魏国的时候,韩国会不会从背后捅刀子,就目前的地理位置而言,秦国想要灭魏,必须打下魏国西部的军事重镇,安邑。
安邑于魏,就相当于函谷关于秦。
可若是先把韩国打下来,再攻打魏国,秦国就能在安邑陈兵逼魏国重兵布防,而后从韩地发兵攻打洛阳,对魏国进行一个包夹形式。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