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随着蔡攸拜相,太子一方的势力自然大涨,而郓王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优势,在这一刻则荡然无存。
事实上这一切,自然不是巧合,也不是群臣推动的结果,而是皇帝赵佶玩的平衡手段罢了。
赵桓虽然窝囊,但皇帝赵佶现在也还正处在盛年,这个时候的赵佶,可从来没有想过把权利交出去。
即便是他的亲儿子,那也休想把他的权利拿走,谁要敢伸手,他必然会毫不犹豫把他的手给剁了。
蔡攸拜相实际是赵佶,对郓王赵楷的一种警告,赵楷这一年多来,不但勾结王黼,还与太尉高俅勾结,更纳娶了检校少保,内侍省大总管杨戬的侄女为妃。
甚至与童贯也是走动密切,这在赵佶看来,赵楷的举动显然是越线了。
高俅执掌殿帅府,童贯执掌枢密院,这两个部门都是执掌兵权的部门。
虽然大宋的军队,向来有严格的控制,没有皇帝的命令,实际上高俅、童贯都无权调兵,但王子与外臣关系走的太密切,对于皇帝来说,这显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可以说赵佶这一手,可谓是也一箭三雕,既笼络了蔡攸以及蔡京旧部,又制衡了太子与郓王的关系。
事实上年当盛年的蔡攸,能力同样不弱,起码精力远不是以及垂垂老矣的蔡京所能比拟的。
宣德门外,正在等候的雷横、花荣见到秦烈,果然被禁军押押解着出了皇城,在与二人对视一眼时,秦烈比划了一个按照计划行事的手势。
二人接到指令,自是心领神会默默退回来,转身立即返回秦家而去。
昨天晚上,秦烈就召集花荣、雷横、武松等人,说了今日朝会的计划。
那就是他将会在朝会上,自请发配无为军编管。
而按照秦烈计划,他到了无为军之后,必然会再次起复,不过为安全起见,秦烈已经布置好后手。
那就是解珍解宝兄弟、阮小七、孙新先返回水泊梁山巡检司,安排人手前往无为军布置,以便秦烈抵达无为军后,能够高枕无忧。
武松、李逵、鲁智深、扈三娘四人随他同行,沿途保护他的安全,以防不测。
花荣、雷横则返回濮州,收拢忠心的私兵,做好随时辞去官职的准备,当然有愿意继续留在濮州任职的,秦烈表示也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