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王振如此力荐,朱祁镇点了点头,不再这个问题上继续坚持。
可能朱祁镇对于满朝文武任何一个人,都充斥着帝王心术跟天子威仪。唯独面对王振,他会把自己摆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保持着一份对师长的依赖跟尊重。
“那对于监军,先生有何建议?”
明朝监军一般以太监为主,王振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可谓内官之首。
这种人选,没谁比他更适合推荐。
“万岁爷,既然您担心沉翰林年轻无法单独领军,那便找寻一位军务经验丰富的内官去监军,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皇城内外,奴婢认为最合适之人选,就是御用监掌印喜公公。”
“先生是说喜宁?”
“正是。”
王振的这个推荐人选,恰好选到了朱祁镇的心坎上。
正统朝时期内官太监中,虽然王振处于一枝独秀的位置,但并不意味其他太监,就没谁能得到朱祁镇的宠幸。
御用监掌印喜宁,便是朱祁镇信任跟恩宠的太监之一。
甚至一度夸张到在正统十二年,喜宁侵占英国公张辅的田宅,英国公张辅不从后,喜宁便派出他弟弟跟净身家奴,殴打张辅的家人,还致使一名孕妇堕胎而死。
要知道英国公张辅乃托孤五大臣之一,并且还是资历最深的武臣勋戚,隐约排在了为首位置。
就这么一位大明公爵,被太监给欺负上门,还闹出来人命,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按常理来说,喜宁这么嚣张欺辱英国公,怕是活腻歪了。可事实却是,英国公张辅告状到皇帝面前,不但没有把喜宁给问罪,反倒朱祁镇明着拉偏架,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可能也正是因为此事,导致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征战沙场数十年的英国公,选择明哲保身作壁上观,任由皇帝与太监胡闹。
最终眼睁睁看着数十万大军自蹈死地,其中还有不少曾随他出生入死的部下兄弟,并且自己也马革裹尸。
不知道在生命最后时刻,打了几十年杖的老将军张辅是何种心情,唯有哀莫大于心死能形容吧。
“万岁爷,喜公公正统初年就出使漠北,后更镇守辽东,对于军政事务及其熟悉。有他监军配合沉翰林,奴婢确信可保高枕无忧!”
王振趁热打铁说出了推荐理由,喜宁长年在漠北各地出使镇守,地方监军经验及其丰富,整个内官太监没有几个能比得上他。
辽东面对蒙古大军都能稳住,更何况区区一省乱民?
“可喜宁刚出镇归来,就派他监军福建,是否有些辛劳?”
喜宁正统十一年末,才从辽东镇守太监位置上下来,返回京师述职担任御用监掌印太监。
又让他千里迢迢监军福建,朱祁镇属实有些不舍。
“喜公公深受皇恩,当以身报效。更何况他与沉翰林这等能臣配合,不出意外将很快平定福建叛乱,到时候再给予重赏便可。”
“先生所言有理,就这么安排吧。”
朱祁镇满意的点了点头,其实他听懂了王振话语背后的意思,那就是这一趟前往福建平叛,简直去跟去刷军功战绩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