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忠国公跟沈中堂,完全没有走票拟批红的流程,属于私自调动京营兵马,不知诸位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胡濙不紧不慢的抛出话题引子,官海沉浮几十年让他习惯于不把话说的太满,更不会去当那个出头鸟。如果谁心中有意见想法,自然就会接话顺着说下去。
果然当胡濙的话音落下之后,杨鸿泽就义愤填膺的回道:「此乃权臣乱政之举,吾等身为文人深受皇恩,绝不能容许篡权事件发生,还请大宗伯奏禀陛下明正典刑!」
结果没想到杨鸿泽这边刚说完,贺平彦就冷哼道:「如今连陛下的面都见不到还如何奏禀,石亨、沈忆宸之流敢如此猖狂行事,必然是有恃无恐。」
「本阁部认为大宗伯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关键时刻拨乱反正,匡扶大明的江山社稷!」
其实这些年贺平彦的心中,一直都与杨鸿泽不怎么对付,认为对方是个读傻了的书呆子。只不过碍于舅父王直的颜面跟劝说,这才委曲求全共同携手合作。
这份不满的爆发点,就在于杨鸿泽数次在朝政大事上站队沈忆宸。要知道双方不仅仅是政敌,还有着多年的私人恩怨,你不趁机去整死对方也就罢了,还出手相助,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从那以后,贺平彦跟杨鸿泽两人就貌合神离,哪怕依旧同属于文官集团,却各自行事。
贺平彦说的最坏打算,在场众人皆心知肚明,那就是在景泰帝朱祁钰驾崩之后,果断拥立沂王朱见深即位,把天下局势给拖回到正轨上,并且还能获得从龙之功。
只要朱见深能继承大统,那么皇太后就能从慈宁宫出山主持大局,全面清算打击景泰帝一党。新贵如石亨,心腹如沈忆宸,到最后免不了落得个身死人灭的下场。
听着贺平彦的激进言语,胡濙跟王直两人却默不作声,他们身为历经数朝的老臣,见识过太多的潮起潮落。如今都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阶段,去跟石亨以及沈忆宸这种「后生」玩命,稍有不慎就会赔上身家性命,值得吗?
沉默许久之后胡濙才开口道:「平彦,你的急切心情本阁部能理解,但事态还没严重到权臣篡国的地步。治大国如烹小鲜,很多事情得徐徐图之。」
「徐徐图之黄花菜都凉了,石亨、沈忆宸就差没把窃国大盗四字写在脸上,大宗伯认为到了兵临城下的时候,还有力挽狂澜的机会吗?」
一向保持着伪君子形象的贺平彦,此刻却完全爆发宛若癫狂。俗话说既生瑜何生亮,当年身为京师青年领袖一时风头无两,却被横空出世的沈忆宸给硬压了一头。从此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只能望项其背的地步。
贺平彦的心中非常清楚,主动参与储君大战可能是自己这一生,唯一一次能战胜沈忆宸的机会,错过了就将永远的成为失败者。
结果高高在上地位尊崇的文官领袖,却在关键时刻举棋不定,没有匡扶社稷的决心跟勇气,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放肆,岂能这般与大宗伯说话!」
坐在一旁的天官王直当即呵斥了一句,贺平彦是他的亲外甥,从小看着长大打算继承官场衣钵的,怎么现在连最基本的礼数都不懂了。
听着舅父的训斥,贺平彦胸膛剧烈的起伏着,他知道虽然在排位上王直是文官之首,但实际上胡濙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