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已经着手把这支翔庆军,全部并入定国军的大集团军中。
为此,苏三新设了翔字军与庆字军,每军编制为五千人,其余翔庆军部众,都分散到其他五军之中。而其他五军之中,也多有中层军官进入新翔庆军中,这些也不用细数。
定国军在新一轮的整编之后,达到每军五千人的标准,加后勤部队,总人数上超过三万五千人。
成都府军两万,西五路乡军两万,定国军本部三万五,溪下归附军三万,苏三在打下溪下之后,手中可战之兵已经达到十万之众。
可以说大势已成!
若是这个时候,金陵的那帮朝臣说三道四,苏三完全可以说不。
有香阳至中兴一线在手,往西控制了西五路,往西南还有一个成都府在手里。他本人又坐镇溪下国正中心,这个时候,谁想动他,都要考虑一下把自己逼急了的后果。
金陵城的大老爷们唯一可以做的文章,便是在军粮上卡卡自己。但是,他有西五路粮草基地的供应,还有成都府的后备粮库,再加上整个溪下国的财富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根本不需要惧怕这些。
他倒是希望*把火越烧越旺,逼着赵普给自己摆脸子,那样自己反倒可以找借口,摆明车马与封朝对着干。
可是苏三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也根本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那个时候急的人,是他们。
只靠前护卫军那剩下的四万人,守守城,接收接收失地,还马马虎虎。想调过来给自己脸色看,只怕是不够他看。
所以,他们想要闹,就让他们闹去!闹完了,老老实实按他的要求把粮草,军需送来就罢了。否则真要惹火了自己,可不会有那么好的事情。
到了次年二月以后,金陵城里对苏三在外不遵号令的行径已经愤怒到了顶点。
可是,绝大多数的*发现,就算苏三不遵朝廷旨意,皇上也没有把苏三看成一个逆臣。甚至苏三连辩一辩自己的罪状的折子,都懒得写。
所有该给定国军的钱粮,仍然源源不断地从国库中流出去。就地征粮,选官的权利,只要苏三递上折子,满朝文武根本没有阻拦的气力。苏三俨然就是一个土皇帝,把手里能用上的权势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