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钢铁厂,就算是小型的钢铁厂,里面至少也需要三十多名克隆人去指导。
为何需要这么多?
原因很简单,里面的那些工人,在之前还都是农民。
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儿吃的农民,他们没文化,对于这些东西都不懂。
这些都需要克隆人去手把手的教导。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北平政府下面的钢铁厂不少,甚至很多。
但产量却还没有提上去的原因。
技工这些的严重缺少,如何能够提上去?
而学校培养的人才,那需要一个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会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的说法。
所以在这几年的时间内,想要靠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发展所需要,这根本就不可能。
义务教育才刚实行下去一年。
华夏的很多孩子,都没有上过学。
不是一两年,两三年就可以将这些孩子培养成人才的,这需要一个长久的时间。
而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海军航母方面更是无法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了。
第一,北平政府缺少一名真正懂航母的海军将型人才。
第二,就是没人会培养航母水手这些了。
至于用克隆人慢慢培养......
克隆人毕竟太死板了,就算你有克隆人去教导,有教材去教导。
但没有一名真正的航母人才,你也只能培养低级的人才,你要培养一艘航母的舰长,这都不可能。
而韩凌呢?
韩凌之前就是一个网站的小编辑罢了,对于这些方面也就勉强算得上是二把刀。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韩凌这么重视陈绍宽的原因。
陈绍宽,不只是海军的理论性人才,他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过实战的海军人才,这更是十分难得。
而这一点,就连整天满嘴八嘎呀路骁勇善战的沈鸿烈都无法和陈绍宽相比。
因为他没有参加过这种世界大战级别的海战。
“大帅!”
看着韩凌一脸认真严肃的给自己说着这些,陈绍宽的眼中有着一抹湿润。
他作为一名投靠过来的海军将领,这还是韩凌第一次遇见他。
居然就对他说了这么多东西,将许多北平政府的机密东西都告诉了他。
这让他的心中十分感动。同时也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在南京政府,他为了华夏海军的崛起可以说是做了许多努力。
但首先就是委员长的不支持。
他连续递交了两次申请书,可是没有一次同意的。
而有些时候他私底下向委员长询问此事,可委员长也是支支吾吾的糊弄过去,不想谈论这个问题。
在财政上,他们海军的军费更是少的可怜。
而在海军部的内部,各种派系掺杂其中。
到处都是关系户,而许多人因为身后有背景,更是不将他这个海军部代理部长放在眼中。
而他的工作也比想象中的难以展开。
可是如今,刚一到天津,这位当今这位坐拥华夏大半江山的年轻人,却是如此看重自己。
陈绍宽感觉自己来迟了,如果早一点过来,怕是不会在南京政府受那么多气了。
........
“厚甫啊!我知道我们的海军在航母这一块,完全属于一块空白。工作也不好展开。但这些困难我希望你能够克服,华夏海军未来的大梁,我还要你来挑!你能挑起这副担子吗?”
韩凌严肃的看着陈绍宽道。
陈绍宽,作为前世的一名愤青,韩凌曾经多次查阅过此人的资料。
不贪恋权位,不贪恋权势,一心未华夏海军。原本的历史时空,华夏海军在一九三零年左右,海军的总排水量只有三万吨左右。
到抗战前戏,在陈绍宽的努力下几乎翻了一倍,达到六万吨左右。
要知道,在这时间里,委员长的财政并没有像海军倾斜什么。
委员长的目光依旧在陆军上,在这种各方面的阻挡下,陈绍宽依旧翻了一倍,就可以看出陈绍宽到底做了多少努力了。
这也是为什么韩凌在第一次见到陈绍宽的时候就会给他说这些。
不然要是其他人,韩凌可能这样做嘛?
像那个沈鸿烈,韩凌还不是该训就训,该骂就骂。
被韩凌冷藏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端正了态度。
但就算是这样,沈鸿烈,现在也只是海军副司令,海军总司令的位置一直没有给他。
这一切是为什么?就因为他不是陈绍宽。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上,他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让韩凌的心中对他有一种本能的防备。
“请大帅放心!我陈厚甫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会为您建设一支世界级海军!”
陈绍宽一脸庄重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