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唐之最强驸马> 第四百零九章 他是为了对付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九章 他是为了对付我!(2 / 4)

这位儒臣提出了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的弊病,因而常平仓被废罢。

表面上这位儒臣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实际上是为了维护世族的利益,因为在古代社会掌握权力、地位、钱财、土地、粮食的是世族,世族地主。

而真正的百姓,过的是小农经济,能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给国家上交赋税之后,还能够自给自足就已经很不错了。

真正的百姓,只求不来个天灾人祸,不然连地都要当给世族地主,自个还要到地主家去做佃户。

也许,这位儒臣正因为提出了这么一个昏庸的反对意见,所以在史书上连官职和名字都没有记载,只有一个“儒臣”的代名词。

若是常平仓不能维护百姓的利益,那么常平仓这一制度,也不会一直延续至今,被现代国家所坚持。

尽管李二陛下在贞观二年,命州县并置义仓,凡置地亩纳二升储之,凶年赈给或贷民为种秋熟纳还,但唐朝的常平仓并没有完全形成制度,各地官府都名存实空。

直到贞观十三年,李二陛下才下令在洛、相、幽、徐、齐、并、秦、蒲诸州置常平仓,常平仓制度才正式在唐朝确立。

到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6年),关内、河北、河东、河西、陇右、剑南、河南、淮南、山南、江南十道常平仓粮共四百六十余万石,常平仓制度在唐朝发展完善。

要是现在淮南道、荆州就有常平仓,他何苦与长孙师、与荆州世族斗智斗勇,直接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开仓放粮,就少了这么多七七八八的事情了。

长孙师敢与荆州世族狼狈为奸,坐地起价,他一定打得他们连爹妈都认不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