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县衙那边不顺利?亦或是,路上出了事被绊住脚?
李絮正要抬腿去县衙找人,远处两个眼熟的小黑点轮廓渐渐凸显,正是王氏二人。
她松了口大气,忙迎上去问出了何事。
王氏微微皱眉,嘟囔说:“边走边说吧。没啥大事,就是县衙里不知道咋回事,乱糟糟的,我们等了好一会都没人给办登记。正想走,又被一人拦住,木桶差点被那人推搡摔成几瓣……”
“娘现在可厉害了,不像昨天那样容易吓到,还板着脸骂人来着。”魏葵扑哧一笑,解释说:“其实跟那位羊官爷一样,那人也是给官府做事的,说是昨儿路过槐市看到咱们卖饼,也想买来着,结果公务在身,没时间买。刚刚回城进了县衙,正饿得前胸贴后背,就撞见咱们了,想买饼来着。”
“这……那摊位的事定是登记好了?”
“那可不~要不怎么说衙门里有人好办事呢,那人看着挺年轻的,怕不是比大哥还小一二岁,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级,他一声令下,那些小吏就都乖乖把事都给办了。”
王氏没好气道:“一个木桶可不便宜呢,都裂了条缝了,明儿肯定不能再用。他一个官爷,不赔咱们钱,给办点事他也不亏!”
“娘你又没跟人家说桶裂了,人家帮你捡回来时还问你来着,你不是怕说实话开罪人家嘛,现在又倒打一耙。”魏葵却替那人说话。
母女俩拌了两句嘴,就打住了这个话题,也不好奇县衙里究竟出了什么事。
李絮倒是想得多一点,从她这几次接触到的人和事来看,新平县算得上是个安宁之地。这里没有苛捐杂税,费用清晰合理,摆摊两天也没遇到过收保护费的地痞,反倒时而有官差巡逻经过,像是特意维护治安的。看城门的小兵也不会在她们这些乡人身上乱揩油水,态度还挺和善。
观一叶而知秋,看一个伙计对客人的态度就能猜到东家品性如何,一座城的制度维护者们的表现自然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李絮由衷地希望县衙不要出什么大事,至少短时间内不要换知县,让她安安稳稳赚几年养老钱才好。
此时此刻,正费力哄自家夫人别哭的孟知县哪里知道,除了家人之外,竟也有这样一个普通的百姓在为他而默默祈祷呢。
孟夫人眼睛红红的,刻意避开伤口,没好气拧了把夫君腰间软肉:“就你能耐!不是爱逞强吗,怎么这次碰上硬茬子了?早跟你说那些地方豪强不好动,你嘴上答应得好好的,结果还不是差点被人端了?你要是出事,我和轨儿娘俩怎么办啊!”
孟知县无奈摇头:“这回的确是意外。苗子林他们的身手你又不是不知,有他们在,出不了什么大事。只是遇上了个傻大胆,又不知我们身份,才会狗急跳墙,想要shā • rén灭口。好在那傻大胆也是个蠢的,没看出来落崖的马车有问题。总之,我这不是平安回来了么?以后我会多加注意的……”
城外,袁家村。
袁老爷接到袁掌柜求见消息时,正拧着眉思索另一则不知真假的消息。
据说,昨儿县衙有人去了杨家产业暗查,结果不知查到了什么把柄,杨家被逼急了,居然将人追杀到跳了崖。也不知县衙的人还有活口没有,若是有,杨家怕是凶多吉少。即便没有,知县大人恐怕也不会没有动作。
新来的孟知县和前任截然不同,是个有雄心壮志的。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不知这把火会怎么烧,杨家之后下一个会不会轮到白家或是他们袁家?
跟这些烦忧比起来,袁掌柜献上的这个据说可以每年获利至少五百两的生意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但,这也仅限于他没听到袁掌柜转述的分红合作方案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