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破茅草屋和瘦得皮包骨的弟弟妹妹和想象中的靖国美好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不得柯楚不动心。
这个瘦弱的姑娘不理会大部分同伴调侃的眼神,重新闷头工作,每一份猪肉条都处理得又快又好,边缘齐整,干净整洁,连猪毛茬都不见一根。
阿香暗暗点头,哱罗女工虽然老实,但真正有拼劲的却只占少数,这个柯楚是个有潜力的,可以多加关注一二。
作坊管事也察觉到这点,跟李絮汇报工作时就提了提:“有个别哱罗工人干活不够卖力,恐怕是见东家心善,料想咱们不会太过苛待他们。”
哱罗经济水平远不如大靖,平民的日子就更难过了。虽然李絮给他们开的工资都比本地人低廉几分,但在他们看来,既然保底工资都这么“高”了,他们干嘛还要努力呢?
谁知道那什么业绩奖励是真是假?就算是真,他们身在异国他乡,钱拿到手也未必安全,还不如就这么混着。
李絮稍加思索,便猜出这些人的大概心理活动,有些无奈。
关键还是苦惯了,缺乏安全感,得徐徐图之。
“无妨。等到下月初一发工钱,谁多谁少,到时候她们自己心里就明白了。虽说要管着不让她们逃跑,不过也不需要太严,轮休日也带她们多上街转转,开阔下眼界。”
觉得保底工资足够“高”,根本原因还是见识少,想买的东西少。帮她们培养点购物欲,说不定能有效刺激生产效率呢。
李絮这一招最后被证明挺管用,虽然有个别人欲.望膨胀过头走上歪路,但对绝大部分人的影响还是积极正面的。
新来的哱罗工人们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李絮的用工荒问题。
十七个男工都派去了酱料作坊,那边的活计更需要力气大的人;十九个女工则分到城郊这处新作坊,专门制作熏肉、腊肠、熏鱼等风干肉,相比前者更考验耐心、技巧。
有了这些劳动力加入,两个作坊的生产效率顿时提升了一倍有余,美味干货铺终于不用面对动辄某样货物售罄、然后被嗷嗷待哺的顾客围攻的场景,营业额和盈利都随之翻了一番,先期投入资金有望很快回本。
靠着两大作坊和关系网打通,美味干货铺、四方楼都已站稳脚跟,手头也有了充足的可支配资金,李絮便将其他工作搬上日程。
比如,给香粉铺子、点心铺子、玩具铺子都选个吉利的开张时间。
是的,这几间筹备数日的铺子终于要正式开张了。其中,香粉铺子连作坊都从茶州搬到了甘泉县。
搞定一系列基础产品的研发工作后,千鹤不耐烦一个人在茶州待着,就带着人和货前呼后拥跑来了甘泉。倒不是思念李絮太过,而是她吃腻了茶州的本地美食,打算来甘泉换换口味。
反正茶州离甘泉不远,运送原材料也方便,李絮组织的商队时不时就要往返两地,最近还通过几个船队高价卖出上百斤红茶,香粉铺子又必定要落座于海贸小城甘泉县,她还不如来甘泉待着。
更重要的是,甘泉县即将有欢乐点心铺开业,还有四方楼,以及包括蒿子冻在内的各种新鲜美食,茶州啥都没有。虽然李絮愿意给她单独送一份红丝草干,可她懒得自己下厨……
跟从零开始的美味干货铺、香粉铺子相比,开两间小分号就更简单了。一应流程、技艺都是现成的,准备好店铺、人手即可,尤其玩具铺子可以直接从外地调货,比再开一间作坊简单省事得多。
这一个多月来,李絮忙活前者的同时也不忘接连发出夺命追魂信,催促她的好员工小花帮忙培训新学徒,让张大宏加大玩具工坊生产给甘泉备货。
嵩阳那边,玄石被她烦得不行,不仅依约送来了发条玩具模型,还捏着鼻子帮她“仿制”了一款外洋小玩具。这些成果被就近秘密送到嵩阳玩具工坊,悄悄生产了一批出来。
宁子成派去边城的手下传信回来,道是已经在当地驻扎下来,入手了一批牛羊,正在努力扩大生产。几日前,他们制作出来的第一批奶酪块已经送抵京城,不日还会有一批送往承安府。
今后,点心铺子的原材料来源又充裕了几分。
茶州。
万伯看着自制的简陋版大靖舆图,手指在承安、海西、京城、边城几处点了点,虚虚连成一条线,仿佛看到了一头庞然大物的雏形正在缓缓形成。
现在还很弱小,但,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