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流民背井离乡找出路,路上风沙尘土必不可少,最多也就是遇到水源时洗洗脸和手,身上污垢少不了。哪里会像这人一样,身上干干净净的,反倒是露在外面的部分比其他真流民还脏?
那人一阵心虚,却低下头一声不吭。
李絮试着问了两句,始终得不到回答,索性挥挥手,让人五花大绑押着进城去报官。
其他流民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咬咬牙,红着脸试探着问:“小少爷,刚才你们说的招二十人,还作数吗?”
他们直接问的李絮,而不是代为传话的管事,倒也算醒目。
李絮没什么表情,扬声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的话自然作数。”
众流民一听,又高兴起来,不再像刚才那样萎靡不振,也不敢再小声抱怨,生怕被当做刺杀者的同伙。
至于那人干嘛要shā • rén,两边是不是有仇,这小少爷是不是什么坏人,管那么多呢,找份工作养家糊口是最重要的。
李絮趁机对中年大汉耳语几句,让他出去以同乡身份劝下那些人,尽可能把二十个名额分配到不同家庭,至少每个家庭都能有一份收入,饿不死人。
“其他人则可以考虑去甘泉县找工作,这两个月盖房子的人多,你带他们去找这个人……”
大汉边听边点头,面上感激之色越来越浓。
解决掉这个小插曲,李絮缓了好一会才想起先前要做的是,用眼神示意盘木匠。
后者避开人,将她带到一堵墙跟前,压低声音说:“您之前说的水泥浆配方,我试验了七八次,终于找到了合适比例。用那个抹了堵破墙,几天前就干透了,硬邦邦的,效果还真不错!普通的墙一砸就烂,用它抹上的可不行,得用大锤子使劲锤才能撬动……”
李絮赶着这时过来监工不是心血来潮,却是为了水泥这件事。
这年头可还没有水泥能用来抹墙,乡下普通人盖的都是土房子,用的就是石灰、沙砾和黄黏土混合而成的石灰砂浆,也有将黄黏土换做糯米汤的,效果更好,据说万里长城就是这个配方,但这只适用于砖石主体的房子,造价要比前者高很多,也还未普及开来。
李絮一开始跟盘木匠提到这点时,他还挺诧异,大为不解,觉得太过浪费,并隐晦点出这个事实。
因此,她琢磨了个土法水泥方子给盘木匠尝试,主料用的是炉渣灰和石灰,毕竟铁矿石很难搞到。前几日,他就托人进城捎话,说是试验效果还可以,最好她亲自过来查看。
墙上左边是个大洞,右边则是个小洞,且洞口边缘非常紧凑,跟左侧的松散截然不同。
虽然跟后世的水泥墙面还有些差距,但,这效果已经达到李絮的预期。
她看了盘木匠一眼。
盘木匠马上说:“东家,这事我是瞒着人做的,这比例没有别人知道。为防露馅,我都是晚上偷偷过来抹的墙,还在外头刷了层粉浆。您只管放心,我老盘不是那种人,答应好的事绝不会反悔!不过您看,这水泥可是个好东西,用料也不贵,可比用糯米划算多了,也不至于招人恨,说浪费粮食什么的。您要是觉得这门生意能做,我头一个支持!”
李絮笑了笑,不答反问:“我记得,你两个儿子,大儿子跟你学手艺,小儿子现在跟着人做木材生意?”
“是,是这样没错。您这边要用的木材都是跟他们东家订的,算的价格还比市价便宜一线,质量您刚刚也是瞧过的,不赖吧?”
“唔,我知道了,回头我进城去木材铺子走一趟再说。”
盘木匠虽然没得到肯定答案,却隐约猜到,李絮并非对他的提议不感兴趣。
他对自己也有信心,对方绝不会轻易推开他这个唯一知道配方比例的人。与其闹掰再找其他人重头来过,不如彼此合作。他也是这么想的。
或许,李絮只是想去考察一下他小儿子的品性如何。如无意外,他们家肯定能跟着李东家在这门生意里喝点汤。
这么好的新式建材,一定会让家有余粮的商人们趋之若鹜的!
一想到自己从这次接手的大项目里学到不少新知识,还能多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期获利渠道,盘木匠就高兴得想仰天长啸。
之前还嫌弃这个设计图古怪,如今只想说: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