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感念李絮之举救了自家孩子一命,这大半年来,她勤勤恳恳做事,也拿到不少奖金,工钱更是从未拖欠过,家里境况好转不少,她男人的
病也治好了,她家孩子甚至还能玩着玩着脑袋瓜子就变聪明了!
这简直就是她的大恩人嘛,怎么能不表表心意呢?
其他女工虽然没有她这样离奇的经历,却也结结实实感受到拥有一份待遇不错的稳定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不仅家里吃得起肉了,孩子们长胖了,自己也能偶尔上街买点饰品、布匹,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家里的话语权也变大了,往日尖酸的婆婆看在
钱的份上也不敢再对她们动辄喝骂,就连一开始指指点点说她们跟男人们一起干活不检点的邻居如今的眼神都只剩下羡慕嫉妒恨!
第二份礼物来自男工,他们当中有木匠,也有不会手艺的普通人,还有从外地跑来讨生活的流民,却都因为诚实肯干、人品老实等优点被选中,成了作坊的一份子。
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攒下一笔财富,不说让自家大富大贵,但温饱绝对没问题!
今冬大雪,承安府受冻挨饿的穷人不知凡几,宿州城一带就有老人在睡梦中被冻死,孩童被饿晕在路边,这些人却都过了个好冬。
女工们送的是老本行的绣件,他们送的便是一副木雕,寓意富贵花开的,俗是俗了点,也是一片心意。
听完事情来龙去脉,李絮小心翼翼摸了摸这两样稍显简陋的礼品,眼中笑意一闪而过。
“既是这样,我就收下了。唔,张管事你以我的名义置办点东西,送到他们各家去吧,就说是这幅绣件的回礼。对了,来年如果人手支应不开
,还是照计划招人。宿州地理位置不错,今后北边的货就你们供应,南边就让甘泉那边消化。”
张大宏点头称是,却突然提起一件事。
“东家,我发现,京城那边要的货似乎少了些,只有发条系列是比先前多了三到四倍不止。按您说的,他们已经在宁港开设分号,这交易量应
该至少翻倍才是啊。”
李絮眼神一闪:“这事我心里有数。只要不少得太过分,只当不知道便是。”
张大宏点到即止,没再说下去。两人却是心知肚明,多半是宁子成那边嫌来回运输成本太高,已经找到了更简便的法子。比如说,盗.版。
像棋牌桌游这些,不是用硬纸印刷,就是在木头棋子上涂色刻字而已,难度极低。这也是外头一直有仿版存在的原因,李絮也很难对他
们做什么,只能是精益求精,不断推陈出新,跟对方抢时间罢了。
布艺玩偶也是如此,找几个女红好的,照猫画虎总能做出来。
倒是发条玩具系列,因为工艺复杂,一时间难以复制,所以只能依旧从宿州作坊进货。
到底是给自己提供了上万两零息贷款的合作伙伴,放在后世也相当于成千上百万了,这份人情李絮一直记在心里。只要对方不太过分,她可以
睁只眼闭只眼。反正还有拖后腿条约限制,北边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不能做得太过分。
这对合作伙伴之间的微妙无人得知,倒是女工送绣件的事很快传到众人耳里。
杨学文听说后,直夸李絮心地仁善,是跟只知挣钱的黑心商贾截然不同的义商。
魏渠想的却多一些,“不只是义商,还是济世良医,靠一枚四方钱活人无数。如果能够多一些这样的商贾,为多一些百姓提供工作,何愁吃不起饭?只是,土地毕竟是根基,太多人行商势必要导致良田荒芜,有钱也难买粮食……”
因为这事,他隐隐触摸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边缘,却还暂时不得其门而入。想跟李絮畅谈一二,却总是找不到机会。
从嵩阳到宿州再到新平,这一路上,除了吃中饭的时间,他压根见不着李絮。
因为,李絮这次带了个叫小莲的婢女回来,跟在身边伺候。这小莲又是个讲规矩的,干活也特别勤快,宁可自己跑上跑下送饭,也不肯让李絮跟一群糙汉子坐在大堂里用饭。
不知怎的,他隐约觉得,自八月分别之后,李絮的回信频率有所下降,口吻也趋于冷淡。他本来还以为是她太忙,可上次去玄老先生那里,无
意中从玄夫子口中得知,她们二人信件来往还挺密切,这就容不得他不怀疑了。
“难道出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还是,她……”
只要想到某个可能,心里就像有一团火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