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依旧财大气粗,表示两边摆酒的费用都他们家出,冯家只要出个人即可。
敲定方案,贾家人又呼啦啦走了,还把新姑爷也带走了。理由也是现成的,今天已然礼成,怎可叫新娘子独守空闺?意头不好,影响家里风水和生意叻。
反正是嫁儿子,不是闺女,冯婶觉得自己没亏,怀里的银锭子份量十足,冰冷的手感让人沉醉,于是没有反对。
看完冯家这出好戏,村人们啧啧称奇着各自回家,言语间多有欣羡之意。魏家诸人却是哭笑不得,在人前还要强忍笑意,生怕被人看出这事跟自家有关。
“这下好了,他们得了个有钱的好媳妇,总算不必惦记咱们家了。”王氏道。
李絮笑着嘘声:“可别让人听到,回头出了事,又来找麻烦。”
不过嘛,有贾女在,不管私孩子那事是否爆发,冯家都再没可能肖想他人。
李絮打听的消息里还有一条,说是贾女善妒,颇有种“宁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的豪情。简单来说就是双标,她可以风流成性,她的男人们却必须洁身自好。若不遵守,贾叔的那些手下可不是好惹的。
李絮也不觉得自己多过分,选择都是冯家人自己做的,冯三郎是这样,其他人亦如是。不过跟对方拜了个堂,正式婚书都没到手呢,大可悔婚。
可惜,他们舍不得唾手可得的钱财。
冯家的事就这样过去,倒是袁家求亲的消息慢慢传开来。
不是张家,是魏家后头的人家听见魏广德说的话,后来传的。本来也该成为草沟村八卦头条,却被冯三郎的亲事强势抢走热度,慢了半拍才散播开来。
有人上魏家打听消息,王氏只能搬出回绝刘官媒那套说辞。
听的人却未必肯信,大多跟张婶子一样,认定王氏是打着亲上加亲的主意,一时间看李絮的眼神都不对了,红得跟兔子似的。
既然王氏这个举人娘都能看上这个扫把星,可见,她那茶叶生意肯定做得很大。不然,娶个千金小姐不比个孤女强?
李絮不愿浪费时间招架这些三姑六婆,赶紧卷包袱跑路,按计划去府城盘账。
年愈发近了,府城也比八月时热闹许多,繁华气象却是新平县不可比拟的。当然,也就是本地人心中的繁华罢了,在李絮看来还比不上后世的普通县城。
来了先查账,账目都用的李絮要求的记账法,借贷支出相平衡,看上去一目了然,想作假也不容易。
加上各种奖惩制度约束,各处掌柜手脚倒也干净,至少不会做得太过分。稍稍拿一点,李絮就睁只眼闭只眼,言语提点几句,水至清则无鱼
的道理她还是知道的。
玩具、香粉铺子无甚可说,最近没有新产品上架,新款面脂产量跟不上,只在海西府卖。倒是点心铺子,因趁年节推出年糕系列,大受府城
人民欢迎,生意红火程度直逼刚开张那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