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第600章 大号坏消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0章 大号坏消息(2 / 2)

到了明江府地界,临行分别时,两个同窗都有些不舍,面上却都没表现出来。

贺谚道:“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海西府我先前也走过一趟。东面繁华些还好,西面多山穷困,只怕治安不大好。魏兄还须多加提防,到了记得来信说一声。”

魏渠颔首,却也不甘示弱回道:“听闻明江府多湖泊,亦时有水匪作乱,贺兄亦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乘船时,万莫重蹈那陈祎生父之覆辙。”

贺谚睁大眼睛,似有些不可思议:“原来魏兄也看这等通俗杂本的么?”

时下戏曲一道还不兴旺,但坊间近来已有流传《西天游记》杂剧故事,因剧情曲折离奇颇受百姓追捧。

不过,官府对这种需要男女演员演出的新型杂剧观感不大好,持打压态度,并没有大肆演出的机会,相当于是个小众爱好。倒是著作成书的戏本销路红火,只可惜著者是个奇葩,死活不愿再版加印,搞得现在书迷们嗷嗷待哺,还催生出一批专门帮人手抄《西天游记》的落榜书生,以此牟利。

魏渠向来表现得像个古板君子,可以闭门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种,跟这种靡靡之音实在不搭边,故而贺谚感到惊讶。

陈祎便是后世几乎人尽皆知的唐三藏的俗家本名,这人之所以出家做和尚,是因为他的父亲在赴任就官路上遇到了黑心的水匪伪装成船家,不幸被杀沉尸水底,母亲还被匪徒强抢回去,还在襁褓中的陈祎则被扔到河里,最后被个老和尚救下,成了小和尚。

“故事虽光怪陆离,其中却不乏西域各国风土人情,读来也有另一番滋味。”

其实主要是给家里人买京城土产时偶然发现,想到李絮爱看这些杂书,就顺道看了几眼,买下一部,此刻早已不在行囊当中。

说笑几句,离愁别绪冲淡,一双同窗就此分别。

地方官无调令不可擅离职守,下次见面至少也要等到过年了。

魏渠走后,贺谚摸摸下巴,对赵八达说:“赵叔,敖县有了魏兄,将来发展定然不会差。我还有多少钱?回头等咱们到了清溪县,安置妥当,你代我去敖县走一趟……”

贺家不缺钱,这次贺谚南下前家里送了五千两过来,足够他一个光棍舒舒服服过上三年了。不过,要用私产去资助好友,赵八达就有点犹豫。

尤其是,这位小公子对钱财压根没概念,甚至连自己带了多少钱出来都不知,赵八达哪里敢相信他的拍脑袋决策?

贺谚磨了他许久,甚至抬出魏家对自己有恩的由头,才勉强哄得他答应拿出一千两去做买卖。而且不能孤注一掷,清溪县这边还占了一半。

贺谚不管这些细枝末节,赵八达也不会跟他主动讲,主仆二人心思虽不大一样,但赵八达办事效率很高,刚到清溪县两天就把商铺的事敲定了,又写了信送到最近的贺家铺子求支援。

搞定这一头,贺谚就催着他启程去敖县。

“清溪县民风淳朴,百姓也都还算富足,刑狱官司也不多,赵叔不用担心我,我身边又不是没有其他人了。反倒是魏兄那边,百废待兴啊!”

明江府确实是内陆地区较为富庶的地方,清溪县能评为中县,自然各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哪怕贺谚再年轻、没做官经验,有着贺家做后台,当地官绅也不敢对他动什么小心思。

至少短时间内没摸清新知县的脉之前都不会动。

赵八达只得任劳任怨出发,结果,才走到半路,就从哭丧着脸跑来送信的手下口中得了个坏消息。

而且是特大号坏消息!

魏渠失踪了,途中遭遇悍匪,手下拼死逃出,其余人皆生死不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