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各省驻军的军械都由当地都司衙门制造,明代废除了蒙元时候的行省制度,在地方上建立起了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者合称三司,分别负责地方上的军事、民政、司法工作。
每个都司除了要为境内兵马制作军械之外,还要定期向工部上交兵器。上交兵器的单位就是为“副”,一“副”包括:盔甲1套、刀1柄、弓1把、弦1根、箭30支、撒袋1套、铳箭5支。
五百副兵甲配着一千长枪,这是什么概念?五百甲兵啊。
小柳庄一战中敌我两军的甲兵加在一块也就这么个概念。
但史可法亲批了条子是一回事,这张条子能不能给邳州带来一批用得上的精良军械就是另一回事了。
同样是一副器械,有的器械是千锤百炼出来的shā • rén利器,有的器械却是砍肉都能卷刃口的破铜烂铁。
陈艾山想要拿到前者,那就必须守规矩,必须乖乖的给出一笔银子。
即便他现在势头正当红。
那布政使衙门,上到照磨、经历、都事等有品级的小官,下到军器局大使这种九品存在,只要是经手之人,全都能分润上一笔。
这银子并不多,但给的着实叫人恶心。
陈艾山高高兴兴的给了,一是因为他早已经熟悉了大明官场的潜规则,并不觉得自己银子给的恶心;二是因为他花出去的那点银子,只要转手,就是十倍几十倍的收获。
秦朗急需兵甲,眼睛都红了,这是陈艾山早就知晓的事情。
眼下这五百副兵甲他就是留下一半,另一半转手卖给秦朗,上千两白银的便易都是盛到碗里的肥肉。
虽然陈艾山很清楚,秦朗的实力越发强大,对他言并非什么好事情。
但现在正值他’用人之时’,岂能吝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