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恐怖灵异>再世权臣> 第72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1章(1 / 1)

总感觉被套路了。

可是……

散落的衣袍半掩着红玉箫,印尾的梅花络子随着醉翁椅的扶手摇晃……苏晏用一只手掌捂住了眉眼,发出一声轻微而滚烫的叹息。

“……苏大人?大人?”

唤声把他从迷乱的心潮中惊醒,苏晏兀地放下手,看见龙泉正探过身来看他,神情有点紧张:“苏大人可是身体不适?有没有感觉发热?”

苏晏抹了把脸,果然热得很,想必脸皮也红了,尴尬地向后挪了挪:“没有没有,大概是离火堆太近了,烤的。”

龙泉仔细看过他的气色,觉得不像是风寒,便也松了口气,说:“既然大同安全了,那就按原定的路线回京,大人觉得如何?”

苏晏点头道:“路线由龙指挥使来定就好。”

前后两次护送任务下来,龙泉对这位圣眷浓厚的御史大人很是满意待人态度温和客气、明事理、好商量,一点宠臣的跋扈劲儿都没有,还是个勤奋爱民的实干派。使得他原本离京时心里的一股不满之意,都消弭无踪了。

唯独有些奇怪,去年在陕西,苏晏身边那个亦步亦趋的忠心侍卫,而今如何不见了踪影?有次无意间问起,苏晏的眼神瞬间黯然,面上却还笑着说“缘来缘散,想是另谋高就去了”,使得龙泉怀疑自己说错了话,从此不再提起。

“夜深了,大人歇息吧,明日天亮继续启程。”

苏晏起身走向车厢。久坐的腿有点血脉不通的刺痛,他趔趄一下,扶住了身旁的树干。枯枝震颤几下,残留的秋叶飘下来,落在他斗篷的肩头处。

龙泉下意识地从后方伸手,想掸去落叶,又觉得有点唐突,便收回了手。

苏晏拈起那枚落叶在指间捻弄,发了一小会儿呆,然后拿着叶片进入车厢。

龙泉望着他的背影,脑中依稀掠过一抹感念:这人看似好相处,实际上没几个人能真正走进他心里去。至少自己这一路看下来,没有。

也许那个叫荆红追的侍卫曾经走进去,但又离开,造成的罅隙与空洞至今无法填满。

直到多年以后,看着权倾朝野的苏相站在城楼上等待日出的背影,龙泉依然觉得,对方仍是那个从肩头拈起落叶的少年。

-

景隆朝甲午年十月底,时任大理寺右少卿、陕西巡抚御史的苏晏回京述职。

他在陕西监察期间,革除旧弊,推行新政,顶着重重阻力辟草场、开官牧,整治贪官骄戚,安顿马户流民,使得陕西境内匪患大减、民心思定。

他所改革的新马政在全国各地推行数年后,所产精良战马足以配备大铭新增的五十万骑兵,极大地提高了国力战力。

他所提倡的地方政府机关班子管理模式,包括“一岗双责”“量化考核”“末位淘汰”等制度,均得到皇帝的支持,被朝廷采为律例,并由都察院与吏部考功司共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地方官员勤政廉洁的监督力度,使得大铭官场在一长段时间内呈现出吏治相对清明的局面。

他所写的《劾卫氏十二罪疏》,与更早之前击登闻鼓、揭发冯党罪状的十二陈,随着邸报流传天下,奠定了他“贞臣清流”的民心根基。即使在后世,这两份劾疏虽未达到铭武宗《祭先妣文》的文学高度,也因其在当时积极的政治意义,而为文史研究者所称道。

但在甲午年十月的此时此刻,苏晏只不过是一个年方十八岁、在朝堂崭露头角的青年官员,坐在长途跋涉后终于抵京的马车内,归心似箭。

站在几乎认不出门脸的苏府门口,苏晏有些发怔。

这……这是我家?卧槽,这么大的门!这么高大上的装饰!一看就是gāo • guān显贵的豪宅……会不会违规?

随行的两个小厮也傻眼了。小京拧了一把自己大腿,痛醒确定:“大人,真的是苏府!”

小北有点担忧地皱眉:“这可得花费不少钱。谁这么自作主张,万一是欠着账等大人回来付,大人后半辈子喝西北风都还不起。”

苏晏好气又好笑地看他一眼:“大人我好歹也是当朝四品,不至于落魄成这样吧?”

当朝四品的小管家反问:“如此一番翻修扩建,两千两银子至少,大人拿出来瞧瞧?”

苏大人心虚地摸了摸荷包。

沈柒的来信中,曾一笔带过地说帮他修了修宅院,但没想到,修成了这般档次。

估计钱也是沈同知掏的,看来这家伙在北镇抚司十年,灰色收入不少啊。苏御史五味杂陈地想,得劝七郎收敛些,不然日后整顿非法所得,迟早整到他头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