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亲人不在,甚至母亲病逝后遗体同其他病人一道火化,连坟冢都没能留下。那里就只剩下些晦暗不堪的往事,更没有回去的必要。
他的语气很淡,看得出确实对故地毫无留恋。
或者说,自从亲人故去后,他如杨花随水而飘,东南西北,居无定处,就很少再对旁的事物有所留恋。
他毕生所求,也不过眼前这一个人罢了。
如今他所求得应,已不再奢求别的。
“有孤的记忆,也是如此不堪吗?”殷承玉抬眸凝着他,质问得近乎无理取闹。
但在薛恕面前,他总是如此。只要他想,他便是理。
薛恕与他长久对视,抿着唇浅浅笑了笑:“殿下是那段时日里唯一的亮色。”
他缓缓回忆着贫瘠的往事,那些旧事都蒙了尘,是阴翳的灰黑色,只有殷承玉是鲜活的,所以并不怎么费力,就记了起来。
“殿下还记得么?那时候鱼台死了很多人,尸体却无人收敛。殿下来了后,命人将尸体收敛火化。因骨灰混在一处无法分辨,便都洒在了东边的山头上。还立了石碑,死者之名都刻在上面。”
他的语气很淡,神色平静没有波澜:“我母亲的尸体也在其中,当时买不起棺材,城中又遍地水涝,根本找不到地方下葬。我只好将尸身用草席裹了,放在破庙里。后来殿下说死者尸体统一火化立碑,还请了僧人做法事超度,我便将母亲的尸身送去火化了。”
他本不信神灵,只是不忍母亲生前艰辛,死后还要被扔在乱葬岗不得安宁。
所以他带着母亲去了。
尸体运到东山头的焚尸坑焚烧,山下则摆了道场法坛,穿着灰色僧衣的和尚们坐在道场上诵经超度。
道场之外,跪着无数在这场大灾里失去至亲的人。
薛恕亦在其中。
他并无信仰,跪在道场下麻木地念诵重复的经文,目光却被道场中央的殷承玉所吸引。
太子殿下一身素衣,双手合十,掌中缠绕一串佛珠,阖着眼眸虔诚诵经。
世人信神佛,而他信殷承玉。
他的苦难因对方而结束,他的希望亦种在了对方身上。
“后来几年颠沛流离,我不信神佛,不信人心,只信殿下。”薛恕垂眸,近乎虔诚地望着他:“殿下……便是我的神。”
这一番话,即便是上一回殷承玉步步逼问,他也未曾吐露过,这是藏在他心底最深处的秘密。
但大约是今晚的气氛太好,银月弯弯,佳人姣姣。他就这么毫无防备地袒露了。
薛恕下意识屏息,黑沉沉的眼紧紧锁着殷承玉,流露出些许紧张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