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太太又问,“你弟弟家里日子可还过的去?”
郑颂德道,“娘放心,弟妹很会过日子,家里又体面又不铺张浪费,现在她又把金缕阁开起来了,摊子铺的还不小呢,以前只是做丝线,现在连布匹一起做,我听说汪掌柜和京城里的大师傅一起研究出了一款新式布料,现在虽然金缕阁还没回本,但儿子觉得早晚能挣够一家子的吃喝。”
唐氏插了一句嘴,“二弟,汪家妹妹现在如何了?”
郑颂德回道,“去年生了个儿子,现在也大半岁了。这汪掌柜真是能干,整天带着个孩子,还能把金缕阁折腾的有声有色。汪家两口子要是知道了,怕不会把肠子悔青。”
郑太太蹙了蹙眉,“这是个苦命丫头,以前既然被爹娘卖了,如今她过好了,以后就桥归桥路归路,各过各的吧。你们也别出去说,不然她那个臭不要脸的后娘知道了,万一摸到了京城去闹,最后丢脸的还是老三媳妇。”
大伙儿都点头,让郑太太放心。
郑太太又看了看儿子,“京城里过的怎么样?”
郑颂德笑道,“哎哟,京城真大呀,我这一回来看青州的街面,感觉跟乡下似的。”
何氏笑骂他,“才出去几天,眼睛就长到头顶上去了。”
正说着呢,郑晗珺带着卉姐儿来了。
看到妹妹,郑颂德又想起了妹妹的亲事。
卉姐儿看到她爹,飞奔而来,“爹,爹,你回来了。”
郑颂德抱起了女儿,在她脸上亲了几口,“卉姐儿乖,想不想爹?”
卉姐儿点头,也在他爹脸上亲一口,“想,想爹。”
郑晗珺问过了好,就坐到一边去了。
郑颂德看了妹妹一眼,郑太太看懂了儿子的意思,“珺丫头,你二哥远道回来,你二嫂不方便,你去让厨房烧热水,晌午做一顿好饭,再督促你二哥院子里的人把他的东西都收拾好,还有他带回来的东西,里头肯定有单子,你带人先清点一遍。”
郑晗珺应声而去。
等她走了,郑太太笑看儿子,“说吧。”
郑颂德笑道,“娘,儿子和三弟擅自做主,给妹妹定了亲事。说的不是别人家,正是三弟妹四伯父家里,章郡王府家的庶出第七子,赵宏俊。”
郑太太吓了一跳,“那是郡王府,咱们家门第太低了些。”
郑颂德在京城混了两个多月,多少也知道一些,“娘,章郡王虽是郡王爵,但他儿子多,一个最小的庶子,以后只能封个低等的爵位,连家产都分不到太多。好在这孩子人还不错,如今在学武。我听三弟妹跟我说过,皇家子弟要是走武科,以后先做个侍卫。这种陛下的亲侄子,至少也能捞个宫廷里的侍卫做做,要是以后能立功,就能做武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