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亲的曾祖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祖父是是康熙初年的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姑母是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
他钮祜39一门可谓是世代勋戚,然而他本人却只承袭了二等公的爵位。
眼见着策棱不过是个蒙古人,只因为有了军功,又沾了朝廷羁縻笼络蒙古贵族国策的光。
不仅获封为和硕亲王,晋封为固伦额驸,朝廷还从土谢图汗部划出十九旗赐予他。
无论是爵秩位份,还是在皇上心中的份量,都比自己这个正牌子的满州勋臣之后要强了不知道多少!
正因为如此,自打中俄两国开战之后,他几次向皇上奏请,想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去前敌领兵,也挣一份自己的体面和功名回来,一改自己袭爵的名声。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折子到了皇上那里都如同泥牛入海,没有半点儿回音。
显然是皇上不相信自己统兵的能力,这让心高气傲的他心中着实有些不服。
可是他哪里知道,眼前的这个皇帝不是弘历,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对他的了解,比他本人对自己的了解更透彻些!
乾隆之所以对讷亲领兵出征的请求置之不理,除了不想拿兵士的性命和国家的库银让他去祸害外,也是不想他年轻轻的就死于非命。
讷亲为官虽然勤谨廉洁,但他根本不懂军事,毫无统军之才。又因出身勋贵之家,养成了刚愎自用,骄矜自负的性子。
在乾隆跟前办差,因时时存着畏惧之心,克制着自己,这些性格不敢表现出来。
一旦放他出去,手握专阃之权,高居众人之上,他就会变得盛气凌人,专横跋扈。
自己无统兵之才,又不能折节下士,笼络人心,事前独断专行,败后又百般推诿。
让他去领兵打仗,定然会落得个劳师靡饷,兵败身死的结局。
讷亲哪里知道乾隆对他的体察入微?
因自己没有机会前敌立功,愤懑之余,他对策棱的圣眷之隆颇有妒意。此时见是一个机会,便想撺掇着乾隆驳了策棱的奏请。
见皇上用征询的目光看向自己,遂顺着自己的心思说道:“主子,策棱大军此战中,赵扬虽然有功,但将领带兵作战本是职份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