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为什么是一个月啊?郎君,一个月可能不够啊,来回路上可能就需要二十天,十天不够啊。”王玄策诉苦。
“确实,蜀道难行,不是几天就可以走完的,要不然李白也不会写《蜀道难》来感慨蜀道难行。”刘峰想了想。但是还是给了一个理由。
“一个月也是没办法的事,本来不打算告诉你,现在跟你说吧。再过十天半个月就会有蝗灾。”
“蝗灾!”王玄策大叫起来。
“是的,蝗灾,而且还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蝗灾。你也别大声嚷嚷,让人知道了会造成恐慌。”刘峰安抚了一下王玄策。
“这次蝗灾我有办法治理,而且还从江南运来了大量的粮食,不会让人饿死,但是灾后重建就是个大问题了。红薯在五六七月是最佳种植季节,过了就不利于红薯生长,所以现在只能给你一个月。”刘峰有点烦躁。
“好的,郎君。长安城有大量的外邦人和其他道的人。那我们能不能先去问问剑南道来的商户。”王玄策提出了自己想法。
“嗯,这样也好。先问问,万一真的有人知道那就省功夫了。其他道的人也可以问问,看看有没有其他农作物,毕竟他们走南闯北知道的多。外邦人也要问问,问问他们那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农作物,像天竺那里就盛产大量的棉花,这也是个好东西,可以制成衣服被子,冬天用来御寒。”刘峰点了点头。
“我知道棉花,确实是个好东西,西域就有不少人种植,就是不知道我们大唐能不能种植。”
王玄策显然见多识广,知道许多地方的情况。不愧是一人灭一国的牛逼人物,大唐时期的“外交官”,知道其他国家的人文情况,难怪有后来的多次出使天竺。
王玄策开拓了从xī • zàng通向印度的路线。王玄策是xī • zàng——印度路的主要开拓者。xī • zàng——印度路的开通,促进了唐朝和天竺国的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
同时在唐太宗派王玄策出使天竺。王玄策在天竺摩伽陀国取得制糖法,并且带回了天竺制糖的工匠,唐太宗下诏扬州送上诸蔗,用此法制作的糖,其颜色味道品质远超过西域制的糖。
到了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王玄策又奉唐高宗李治的命令从天竺带回来十位制糖专家,利用“竹甑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这种印度沙粒糖的梵语名称是“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经济收益,而天竺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史书中记载王玄策多次出使,所以刘峰才想让他去剑南道。虽然刘峰的到来可能改变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但是这并不影响王玄策的能力。
“既然这样我们吃过午饭就得再去一趟长安城。你去跟福伯说一声,现在我得抓紧时间处理一些事情。”刘峰吩咐道。
刘峰还想将刘家庄的厕所规整一下,这个时代的厕所简直没法上,而且还容易滋生病菌。跟后世的阿三似的,大街上到处乱糟糟的,更是随地大小便,这样想不生病都难。
于是现代化农村厕所的设计图纸就诞生了。沼气池当然是其中最难也是最牛逼的地方,谁叫沼气用途多还环保节能呢。
可是图纸设计好了,刘峰又犯愁了。厕所的建造最好用水泥建造,这样能用的久、质量好而且还不会漏水。
可这是大唐,哪来的水泥,没办法刘峰又得想水泥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