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吟最反感的一种行为就是浪费粮食,虽然自己的家庭条件很好,但是陆子吟从来都不会浪费粮食,看到别人浪费粮食也会阻拦,当然也没少被人骂。
陆子吟学过历史,也看过国人吃饭的变化历程相关记载。
真正决定老百姓会不会饿肚子的三大主粮是玉米、小麦和大米。
而这三样食物都面临着种植不易的情况,另外在这个时代,玉米是没有出现的。
玉米最早传入国内的广西,时间是1531年,到了明代末年,才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现在的科技太落后了,粮食的产量很低,所以想靠大米和小麦让百姓吃饱肚子是不现实的。
想要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必须有一种容易种植、产量又高的食物。
“红薯!”
陆子吟突然红薯,吐口而出。
“红薯?什么是红薯啊?”
王玉兰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也不知道这是何物。
陆子吟说道“红薯就是地瓜,如果能大面积的种植红薯,百姓就能吃饱肚子了。”
陆子吟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章,上面写了古代的百姓经常忍饥挨饿,直到红薯传到国内以后,人口开始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根据清《金薯传习录》记载,万历21年也就是1593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岛,也就是菲律宾经商。
在吕宋岛的时候,陈振龙发现了当地的一种农作物,名字叫做朱薯,之后便了解到朱薯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生长力强,耐旱、高产、适应度高,生熟都可以吃,便想办法引种回国。之后试种朱薯,4个月后,朱薯大获丰收,解决了当地的饥荒。
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生命力极强,无论是山岗还是沙土,不分贫富,红薯都可以顽强生长,吃起来也非常美味,而且吃法也有很多,后世的烤红薯,更是成为大街上一种随处可见的美味小吃。
“相公,真的有这种食物吗?那种植容易吗,产量怎么样啊?”
慕容瑾萱基本上没有挨过饿,虽然之前经历过家破人亡,但生活一直都比较富裕。
对于百姓的生活,慕容瑾萱也是一直比较关注的,在红袖招的那些年里,见过太多的人和事,知道百姓能吃饱肚子,有多么的不容易。
慕容瑾萱也会经常施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帮助那些吃不上饭的人。
陆子吟说道:“红薯很容易种植,产量也高,现在还没有红薯,我会想办法弄一些种子,只要试种成功,以后就能大面积的种植。只要红薯能在全国推广重视,我相信,就能极大的缓解百姓吃不饱饭的问题。”
陆子吟喜从心生,变得激动起来,要不是慕容瑾萱提醒,自己还想不到要种植红薯。
陆子吟现在是食王,掌管美食,遇到百姓吃饭的问题,自然要把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不管在什么时候,吃饱饭都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