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唐镜已经展现了五个方面的过人天赋,那么其他方面想必是其弱项了吧?
于是两人就决定用最正统的,最无可挑剔的“八股文”来作为考题。
考校方唐镜的“心”。
八股文这东西,最讲考官主观心境,最有利考官发挥。
所谓各缘入各法,你文章写得再好,入不了我的法眼,随便挑点刺打发了,你又能如何!
君不见,旷世之材如李太白者,不亦终身不仕乎?
与李白并称一时的杜工部,不亦怀才不能展,屈才终身乎!
这才有了杜甫后来怀李白的《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看到没,江湖套路多,文章憎命达,有冤屈又如何,不服又咋的,大不了学屈原投江。
自从以八股取士以来,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冤死鬼。
人们每每谈起来,就是一大泡热泪,时也命也,总之只能认命,怪不得别人。
很好,这就是光明正大的冤方唐镜的机会!
“既然是‘春秋决狱’,读书人便当以读书人之法剖明心迹,吾与李知府商议,便出一道策论一道八股题目与汝作之,汝可愿应试?”
之所以要两道题目,便是为了保险起见,万一方唐镜超常发挥,做出一篇好文章来,你让两位大人如何处置,所以还是要两道才保险,总有一道玩死你。
况且两道八股定心迹也不算多,童子试还要考三场呢!
方唐镜心下一惊,他从未想过两人会用八股文来作为“春秋决狱”的依据。
不为别的,因为时间已晚,不允许再进行长篇大论了。
然而想不到两位李大人竟然反其道而行之,可见也是下了狠心拼了。
不得不说,两人眼光还是极毒辣的,方唐镜对于策论和八股文都确实是不行。
不是他不努力,实在是上一辈子没怎么钻研过这些,仅仅是知道怎么写,也按照范文写过两三篇,不过是意思意思,了解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