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所有人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兴致高昂。
这不难理解,最先一拔人总是希望将最大利益固定下来,没办法,后面虎视眈眈的人太多,你不急别人就抢先一步了。
因此县里虽然是百废待兴,但是商业机器早已疯狂运转。
资本的本质就是如此贪婪,只要有合适的利润,就能无所不为。
这还仅仅是一个县的格局,实际上,方唐镜对于整个松江府的规划也早已成竹在胸,否则他也不敢给汪直开出一年十五万的巨额利润。
整个松江府的商业若是发展起来,十五万两算什么,一百五十万两才是小目标。
西厂在历史上没几年好蹦跶了,最多还有三四年,就将惨淡收场。
他方唐镜却是看中了西厂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遍布全国的大小网点,这就是天然的物流网点,情报网点,若能好好利用起来,一个庞大的商业组织将能解决大明多少问题!
再有就是西厂这种恐怖组织的共性,毫无顾忌的行事作风,恐怖高效的执行效率,不知比文官系统要高出多少倍,这也是方唐镜最看中的特质。
西厂不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乃至执行层面,都具备了成为左右商业力量的一支潜力股。
所以西厂这条船不但不能沉,还要好好的重新建造成一艘重型战舰,横扫大江大海。
纵观整个世界,此时正处于大航海最躁动的前夜。
大明还有机会赶上第一梯队,运作得好的话,摘取最肥美的果实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从现实来说,此时距离郑和七下西洋也不过才刚刚过去了四十多年。
航海技术断代并不算严重,追赶起来并不算十分艰难。
而且最重要的是,郑和留下了自己一生的心血《郑和出使水程》。
这份资料包括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水图和所有档案。
光其中的宝船建造技术就是国宝中的国宝。
就算是放到现在,仍是冠绝西洋诸国。
想到这里,方唐镜当然就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件悬案。
刘大夏这位现在应该就在兵部任职方司郎中吧?
史载成化年间,成化天子派兵部尚书项忠查郑和的《郑和出使水程》,结果查了三天,硬是毛线都没查到一根,项忠问属下,时任职方郎中的刘大夏就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