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胡族来说,其实他们入侵中原,都是不敢过久地停留,从来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进行一顿疯狂的掠夺之后,他们便扬长而去。
可是眼下的形势可以说不行了,因为西晋王朝失修多年,胡族对中央王朝的统治力不悄一顾了,他们敢于随意入侵进来,并后经过无数次挑衅之后,他们发现中原的汉人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抵抗力了。
所以乌桓王非常嚣张,他亲自在高坡上扎营,并且居中指挥。
他将军队分成四只,他位在居中,所带皆是铁骑。
其他三只成品字形,也为三角形,分列于他的三方。
文丁就是看破他的阵形,在他们没有主动发起攻击之前,将是攻破这种阵形的最佳时机。
如果让敌人以这种阵形移动起来,他们的骑兵居多,将会处于绝对优势。
这种队形,说白了就是机动性强,但是防御力不够,尤其是在静止状态下。
文丁命令郭玉率右军,分别将乌桓王右路之敌,于乌桓王的中军隔离开来。
再令皇甫重兄弟,率后军从旁边绕过,那里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原,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水草丰美。
郑先的斥候早已经秘探回来,说乌桓人在那里放养战马,看那意思是想让战马吃饱喝足,然后一举攻下邺城。
郑先的消息真是及时,文丁有司马衷的授意之下,也是行动迅速,以迅雷之势将乌桓四军完全隔离开来。
导致乌桓人放养在草原上的战马,没有及时地赶回来。
如此一来,那些铁骑便成了步兵。
要知道,胡族人在马上的功夫实在了得,可是大部分士兵在马下的功夫,那就不堪入目了,他们不擅长使用长刀,长枪和马槊之类的武器。
文丁之所以行动如此迅速,还是考虑到了另外一个因素,密探回来说慕容鲜卑的一支主力部落,大概有三万铁骑,正按照乌桓人留下的线索,从后边追了上来。
他如果不及时行动,就算将乌桓人包围了,也会陷入了鲜卑人的反包围之中。
何况,鲜卑人的铁骑,要比乌桓人的精良许多,他们的将士非常彪悍。
陆机率领前军,直接迎接乌桓王,他采取对阵不对攻的策略。
就是你打我退,你退我打,然后在混战中,抓到敌人的弱处一顿痛打,然后绝对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这种战法,颇得后世某军的精髓。
陆机这边对乌桓王扰动,那边郭玉的人已经开始对乌桓的右侧大营,进行了分割式攻击。
就是以骑兵为主线,进入敌阵之后,一路向前猛冲,绝对不会回头。
然后步兵跟在其后,对冲击过后,并没有反应过来的敌人进行切割。
皇甫重的战法大概类似,但是他们的骑兵少,所以便采取了步步向前推进,直到将敌人逼迫到一定的程度,再以郭玉的战法进行切割。
文丁站在后方,紧紧地盯着乌桓的动静。
陆机正在跟乌桓王喊话,说让他放下武器投降,大晋王朝还可以体谅乌桓人自曹操之后,这么多年来没有再入侵中原,对他们进行嘉奖和赏赐。
乌桓王刚刚得到消息,说慕容鲜卑已经过了易水河,距离此地只有30里地,他当然不愿意投降。
何况他骨子里是看不起司马衷,他当年听闻西晋王朝初定,本是担心晋武帝会东征乌桓,像当年的曹操一样,将他们重新赶回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