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完,忽然想起了什么:“宋濂写出了这样一篇气势如虹的檄文,我该赏他点什么。常歌,宋濂没说他这篇檄文写了多少天?宋濂清贫,他写了几天本王就赐他几百两银子。”
常歌的回答让朱元璋和四位智囊万分惊讶:“禀上位。宋先生一直没写啊!这篇千言檄文,是他用一刻时辰思考,一刻时辰挥毫写成的。”
朱元璋惊讶道:“一刻时辰?宋濂的才华真是......说才华横溢都是贬低他,应该说是骇人听闻!”
刘伯温既是宋濂的好友,又是一党。他提醒朱元璋:“上位,登基大典册封百官,宋濂只是从六品的翰林直学士。臣以为是否可以略微升他一两级?”
朱元璋摇头:“品级太低了,不成!封他为翰林院承旨,职正五品!”
刘伯温闻言心中大骇,一股酸味油然而生。本来已经商定好朱元璋登基后设立翰林院,今后中举的新科进士一律先进入翰林院历练。这样一来,翰林院就成了朝廷未来的官员养成地。可以说谁掌握了翰林院谁就掌握了大半个官僚体系。刘伯温对翰林院承旨一职早就志在必得。此刻朱元璋的一句话却让他竹篮打水一场空。
朱元璋是多聪明的人?翰林院承旨之职虽然品级低却万分重要。他心中早就选择了与世无争的宋濂,而非野心勃勃的刘伯温。
片刻酸味过后,刘伯温宽慰自己:宋濂始终是浙东党人。上位把翰林院交给他,总好过交给淮西党。
朱元璋又道:“常歌,你先回拱卫司吧。告诉毛骧,明日北伐誓师大典,拱卫司要拿出最好的仪仗。”
常歌领命而去,回到了拱卫司,将朱元璋所说转告给了毛骧。
毛骧不敢怠慢,立即召集八大千户议事。
毛骧道:“明日北伐誓师大典,咱们拱卫司负责上位的銮驾、仪仗。誓师大典算是登基大典的预演,马虎不得。常歌,你负责在本司仪仗中挑选一百名人高马大,孔武有力,长相英俊的。大典之时,携带兵器一律都要是崭新的。”
常歌拱手:“是。属下一定办好。”
负责誓师大典仪仗的事是一件美差。毛骧之所以将这件美差给常歌,是因为他已经改变了对待常歌的态度。如今的常歌屡立大功,深得朱元璋信任。朱元璋连龙鳞匕都赏给了他。且常歌马上要娶宋盼儿,明摆着王妃也支持他。毛骧想动常歌已是不可能了。既然不能为敌,那就拉拢为友。
毛骧又交待道:“誓师大典,总要有百姓前往观看。杨煞虎。明日你带手下四百名弟兄扮成百姓。暗中保护上位。”
千户杨煞虎号称拱卫司中第一杀手。专管暗杀、密裁之事。派杀手去防杀手的确是一招妙棋。
杨煞虎有些不以为然:“指挥使,您也太谨慎了些吧。谁敢当着近百名悍将、二十万士兵的面儿刺杀上位。”
毛骧训斥他道:“不要掉以轻心!保护上位是咱们拱卫司的本职。如果出了什么岔子,上位即便只少了一根头发,咱们拱卫司也得全部自裁以谢天下。”
杨煞虎拱手:“是,属下领命。”
毛骧又叮嘱道:“记着找些长相普通的假扮百姓。不要让任何人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