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道:“他可以不收,但我不能不送。扬州之外的各府县,办这种事儿都是要给当地衙门正堂官送银子的。这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我身在扬州,不能坏了整个江南的规矩。”
常歌怒道:“当官的受贿竟然受出了规矩!大明立国才几天,官场就已经烂到根子里了!唉!”
倒是徐忠劝常歌:“上差消消气。不为了白花花的银子,谁愿意劳心劳神的当官呢?民间有句童谣,话糙理不糙。”
常歌问:“什么童谣,说来听听。”
徐忠道:“当官好,山珍海味吃不了。当官苦,家里的老婆没法数。当官清,家里的银子数不清。上差啊,从汉唐到宋元,又有几个当官的不贪呢。”
常歌忽然想到了一个计策:“这样吧,今晚宴请周知府,我们也参加。你就说我们是从应天城来的徐家人,身份是......”
入夜,徐府灯火通明。无数的蜡烛将这座偌大府邸照得如白昼一般。
五十岁的扬州知府周福元下了官轿,进得徐府。
这位周福元周知府乃是浙东的书香门第出身。四年前投奔了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朱元璋见此人言谈举止不凡,且有经世致用之才,就安排他到了工部当个负责水利的郎中。周福元在任上兢兢业业,治水很有成效。朱元璋大为欣赏,屡屡提拔他。去年春,他左迁为扬州知府。
这位周知府虽然出身浙东,在明面上却从不跟浙东党的人搅合在一起。官场上的人都认为他是无党无派、不知道抱大腿找靠山的腐儒。
周知府进得徐府饭厅。
徐忠拱手道:“哎呀,周知府,上回府衙一别已有半月。你们这些有大学问的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日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