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老胡答道:“禀上差,我们都住在府里。”
常歌正要接着问话,却见三位账房先生中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双腿微微有些颤抖。
常歌站到他的面前:“你叫什么?”
年轻人的表情变得有些惶恐:“我,我叫刘豫康。”
常歌伸出手,拍了拍刘豫康的肩膀:“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胆子恁小?我又不是吃人的老虎,你怎么头上冒冷汗,两腿打颤的?”
刘豫康猛然间转头,想要跑出大厅。
徐辉祖这两年勤于习练武功,从当年那个小胖墩变成了身手矫捷的壮后生。他三两步追上刘豫康,一个鞭腿就将他绊倒在地。随后他提溜小鸡一般将刘豫康提溜到了常歌面前。
常歌笑道:“侯爷,你的家贼揪出来了。一定是他。他要不是做贼心虚跑什么?”
陆聚走到刘豫康面前:“是你偷了我四十两金子?”
刘豫康竟然不打自招:“侯爷,那四十两金子算我借你的。”
陆聚大怒道:“当初我是看着你爹的面子让你进府里当算账先生挣口饭吃的!你竟然当起了家贼?亏还是书香门第!”
常歌问道:“侯爷,这人的父亲是谁?”
陆聚说了一个人的名字,让常歌大为吃惊:“前任御史台御史,刘炳!”
常歌脱口而出:“竟然是他?”
这位刘炳刘御史,正是前些日子因起草奏章参劾杨宪被斩首的那位。这刘炳是个清官,有大才学。儿子刘豫康却是个棒槌,从小就不爱读书。刘炳见儿子考功名做官是没希望了,就打算给他找个吃饭的差事。他怕将儿子送到哪个衙门做书吏、杂役会被人说以权谋私。正好有个亲戚告诉他陆聚家里招算账先生。他便托了人,将儿子送到了陆府。
刘炳因忤逆不孝的罪名被杨宪杀头,按照大明律刘豫康也要跟着亲爹吃瓜落被流放。还是刘伯温后来向洪武帝求了情,赦刘炳家人无罪。刘豫康得以在陆府继续当他的差。
陆聚一向怕惹祸上身。得知刘豫康的父亲因得罪杨宪被杀,本打算将他辞了。可陆聚又怕因此得罪浙东党的首领刘伯温。无奈之下只当不知道这些事。
常歌心中已经断定,用黄金买通季老四刺杀杨宪的,就是眼前这个弱不惊风的年轻人!
常歌道:“侯爷,这人犯我要带回去严加审问。您放心,您的金子我一定给您追回来。”
陆聚客气的说道:“有劳!请便!”
常歌等人押着刘豫康回到了亲军都尉府。一进问案房常歌就给刘豫康上了夹棍刑。
其实夹棍刑只是亲军都尉府诸多大刑中最人道的一种。刘豫康却从未受过如此刑罚。夹棍紧了两紧就开始求饶了:“上差饶命。你问我什么我都实话实说。”
常歌问道:“那四十两金子是刻着军功赐金的小元宝吧?”
刘豫康答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