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拜见父皇,祝父皇万寿无疆。”陈同急忙向居中而坐的陈式大礼参拜。
“免了,同儿来的正好,我昨天已经将北方的情况向你说明了,情况你已经知晓,你也谈谈对目前局势的看法。”
陈同一听,大脑一下子又懵了,暗恨自己昨晚怎么就不把北方的事情和宝儿说说,她对事情的分析看法都有独到的见解,说不定会给自己出个好主意。
额上的汗珠直冒,陈同心里在盘算着,可实在理不出一个头绪,还好陈式给他开了个头:“同儿,现在北方大乱,周主正兴兵讨伐高齐,众人有主张坐壁上观,有主张趁此机会出兵北伐,收复淮南失地,你怎么看?”
陈同一边听一边揣测陈式的想法,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一直就想做个有作为的帝王,他原本是武将出身,身上那种冒险精神并没有因为帝王的奢华生活而消磨,于是鼓足勇气说道:“启禀父皇,依儿臣看来,我朝自开国以来,经先祖和父皇励精图治,业已兵精粮足,但我们不能苟安,今北方大乱,理应抓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出兵北伐,开疆拓土。”
“好,同儿此言正合我意!”陈式可能是因为陈同刚才的话少了过去的那种懦弱,显得异常兴奋,大手猛地拍了一下旁边的桌面。
“启禀圣上,老臣还是有所担心,自侯景之乱,我南陈便一直在医治创伤,虽然这些年已有起色,但军队缺乏训练,一旦开战,恐怕多年的积蓄又会耗尽,而周围的局势并不安定,倘若有人也趁机觊觎,那我们可要四面临敌,只怕我们到时力有不逮。”李建威看来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反战观点。
“丞相所言也不无道理,但我们不能因为有所顾忌,就畏首畏尾,一旦周主一统北方,周主又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恐怕那时我们想相安无事也不可能。”陈陵首先站起来反对,陈同看他说到战争,两眼便炯炯有神。
其余之人也正想再说什么,陈式这时站了起来,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好了,大家不要再做无谓的争论了,战机不可多得,我已经下定决心,集中精兵,迅速出击,第一步先收复淮南失地,巩固我北方边疆,你们现在要做的是给我推选出一位合适的统帅。”
“启禀圣上,我认为此次北伐,还是应该由吴明将军挂帅为妥,吴将军本是淮南人,对北齐的风俗习惯比较熟悉,更熟知淮南的地理,为将者不仅要识天时,更要识地理,吴将军素有谋略和指挥大军的才干,此重任非吴将军不能胜任。”孔司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陈式见无人反对,便又说道:“好,既然大家没意见,就以吴明将军为帅,我朝所有军队中的杰出将领,吴将军可自行挑选,勿要集中精兵强将,一举拿下淮南。”
“启禀圣上,微臣以为,童建业将军勇猛过人,又兼熟读兵书,可作为前军统帅。”龚尚书是一个轻易不表态的人,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机会,更是一个能够在军中建功立业的机会,他是太子一党的人,而童建业更是太子的亲信,这样的机会当然要抢先抢占。
陈陵对龚尚书之言直恨得牙痒痒,他估摸着凭自己的年龄没有机会出任三军统帅,但至少要在北伐军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前军统帅那可是炙手可热的位子,他没想到龚尚书居然下手如此快。
“儿臣有话启禀父皇,童将军掌控着京城的安危,岂可轻易离开,儿臣虽不才,却也大小战阵经历了数十次,愿随军效力。”陈陵看到在座之人不会有人为自己出面,只有自行出头。
“济王总镇江防,其位关系我朝生命线,不可轻易离开,我看还是龚尚书的建议比较稳妥。”孔司马立即出言反对。
陈式心情显得特别开心,哈哈笑道:“大家不要再争论了,我看就让童将军出任前军统帅,至于京城防务,暂由孔司马代管,另外责令户部全权负责此次北伐的钱粮保障,不得有任何懈怠,济王还得扼守江防,谨防变故。”
圣谕既下,谁还敢再有异议,这次会议,以陈同为首的太子党可以说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李建威虽然不是很满意,但作为摇摆不定的人,他也不会公开站出来反对。
当然最失意的是陈陵,原本以为在北伐这事上和父皇心意相通,正好借此机会谋取军中的大权,没有想到最后竹篮打水,临走时,还把怨恨的眼神扫了一眼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