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条街,他们来到了城内一处空旷的地方,不远处有许多简陋的木屋。
木屋结构简单,屋顶上铺的全是稻草和庄稼杆儿。
房子明显是新盖的,四面围得倒是严实,它面积大得很,面积甚至能抵得上皇帝上朝的大殿。
高度也比寻常的住所约莫高出三倍……
木屋里面,灯火通明,还传出许多悉悉索索的声音来。
这是什么地方?里面又是什么声音?
不等钦差像个明白,前头带路的卫兵就停下了:“在这儿等着,别乱跑,我去去就回。你们且安心了,能流落到我们宁海县,算是你们祖上积德,能活了。”
卫兵的话在钦差听起来不明不白,但也没机会问,只能胡乱猜测他的意思。
“能活了?”
钦差重复一遍,回头看看那瘦长女子:“这……”
女子出声了:“见机行事便可,亲卫都跟着,出不了大事。”
“是……”
钦差对那女子很是恭敬,听到女子的说法,不再多言,耐心等着。
过了一会儿,卫兵带着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说着话过来了。
“这么晚了还有流民进城?”
书生模样地人问。
“嘿嘿,我们头儿白天喝了大酒,下午熬不住睡过去了,结果城门关晚了,正巧碰上这几个流民,麻烦万先生再跑一趟……”
卫兵嬉笑着说,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捂了捂嘴:“呦,万先生,您可别跟我们头儿说是我告的密……”
万坤明白了他一眼:“喝点酒倒是无妨不误事就好。也亏得晚关了门,否则就要叫这些人在城外受一夜的冻了。”
“大人对流民很是看重,如今宁海县正是用人之际,自然是多多益善。这几个人形貌如何?看着是不是正经人?”
卫兵回忆着说:“一个老汉,生得一副忠厚相。另外还有四人,的都是青壮男子,看着体格挺好,一路走来竟也没饿着,倒是新鲜。”
“还有一人长得有点瘦,模样也有点小,筷子似的,看上去不怎么顶用。长相都算周正,至于正经不正经的……小人看不出来,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生得像好人了,也未必就是真的好人。”
万坤明不禁挑了挑眉毛:“你一个小小的守城士兵,竟还有这番高论,不错……”
“这还不是全赖秦大人恩典,给咱们当差的办了课堂……也全赖万先生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