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私生子> 第17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1 / 1)

每日里的修整打扫,也是他和饺子亲力亲为。

罗锦年先假意四处翻看,待饺子一不留意,一溜烟绕到书房门口,书房没上锁,他轻而易举地推开。

入目是六座大柜子,贴墙摆着,又分出小隔间。一柜摆古籍,一柜摆新文,一柜摆竹简,一柜是各家注书,余下的摆了些零碎杂书,都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有的书封还包上牛皮,显然主人极为爱护。

靠着竹林的下摆着大案,案上放着笔筒,镇纸,墨块。坐在案后读书习字,累时一抬头满目苍翠撞入怀。

罗锦年扫一眼书房,嘁道:“还以为放了什么……”他没手贱到真的去碰一碰宋凌的宝贝们,小心绕过径直往案边去。

镇纸押着厚厚一叠宣纸,被风一吹墨香或者竹香,沁人心脾。罗锦年移开镇纸,勾手将一叠宣纸拿了起来,凑近一看原来是篇悼文。

粗略一翻,洋洋洒洒近万字。

他虽说并不喜念书,但被田氏强制压着念了这些年,哪怕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漏,也剩了一星半点的水花在脑里,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悼文言辞朴实,行文流水。不是当今最就流行的繁文美词,它质朴到似窗外混着冷雪气的大片竹林。

字字恳切,锥心刺骨之意蕴于墨间。

最后一句是生于苦,死于忧,茵奴一生困苦,万望十殿阎罗,怜之,佑之,予世世顺遂。

罗锦年强行粉饰的太平刹那倾塌,他脊骨被名为命运的打手抽出,再也无法支撑他站稳。他捧着悼文,抖着肩膀蹲在原地,脸埋进宣纸,三日前就该滑落的眼泪此刻珊珊来迟,洇了墨字。

他只想着,生于苦,死于忧,不是害急症去的,二婶死时又在想什么?他一定要查清楚二婶到底是怎么死的,所有人都清楚为什么只瞒着他?

饺子站在门口,轻手轻脚地合上门,将小兽的呜咽隐藏。她取出别在袖口上的白色绢花簪在头上,原是怕罗锦年见了伤心才取下,但眼下,锦年也长大了。

“我娘子呢?”城外三十里破庙边,一头戴方巾,身穿劲装的精瘦男子紧紧盯着宋凌警惕的说。

第107章万难(二)

宋凌背对古丘巴勒手搭在掉漆的金柱上摸了摸,一手金粉与斑驳。

自道门兴盛到如今的如日中天,佛门在有意无意的打压,加上信徒流失下,逐渐退出主流舞台。废庙破寺在礼朝屡见不鲜,道门势力正是在昌同年间达到顶峰。

但要说道门兴盛的起始却要追溯到礼朝太祖,原本佛道二门都根基深厚,甚至在民间传播度上佛门稳稳压上道门一头。当初礼太祖得位不正,虽说打的清君侧旗号,但自家人清楚自家事。礼太祖本质上与乱臣贼子无异,行的是篡位逆举,窃夺国之神器。

礼太祖效仿先辈胁迫前朝伤帝“自愿”写禅位诏书,需要三位德高望重,能让百姓信服的能人出面在禅位诏书上署名。这样诏书看起来才略正统。

当时礼太祖寻到的三人,一为天下文官之表率,当世大儒曲如平。二为天下百姓之表率,出名的大孝子蔡生。三为天下信仰之表率,扎根世俗又超脱于世俗的佛门高僧,míng • huì圣僧。

前二人都在诏书上署名,认可礼太祖的名正言顺,替礼太祖背书。问题就出在第三人míng • huì圣僧身上,他坚持认为礼太祖为国贼,不肯署名。

甚至礼太祖多次登门拜访他都避而不见,最后更是封闭南山寺山门。

在此时道门修缘山掌教缘一真人下山秘密拜会礼太祖,二人不知达成了什么协议。最终由缘一真人代替míng • huì圣僧签名。

礼太祖这才得已顺利登位,但礼太祖岂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是一刀一枪银甲染血从伤帝手上抢下江山的人间太岁,结束邕朝近千年统治的乱世枭雄。

他夺得神器后对míng • huì记恨在心,多次直呼míng • huì为秃驴,更是明里暗里打压佛门,大力扶持道门。

到昌同年间加上昌同帝本人便一心向道,道门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大教。

宋凌捻了捻指尖金粉在堂间缓缓踱步,走到大雄宝殿正中央,仰头打量金身已损的弥勒。弥勒雕像一只眼睛被虫蛀空,往下拉出一条黑色蛀痕,似佛陀有泪。

他神色淡淡,似乎身后的大活人远远比不上眼前这尊死物吸引人。

可惜他沉得住气身后之人却稳不住,古丘巴勒也是老江湖,自然清楚宋凌此举是在熬他。草原上有熬鹰之举,这是熬人,谁先稳不住接下来的谈判都会失去主动权,被人牵着鼻子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