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赵启双手放在身后,平静说道:“如今难民越来越多,韦相等人现在都不会用心去做这件事,朕是万民之主啊,岂能看着自己的子民受难。”
听见这话,方源手中的香妃扇猛地停下。
他心中还是忍不住腹诽,陛下您要真的这么爱自己的子民,就不会同意韦相几日前向袁太后所献之策了。
现在京都城中是已经没难民了,但是那城门口外,每日出现的难民就如水上的浮萍,一眼看不到尽头,还不停歇的冲击城门。
他没有将这些事说出来,迎合赵启说道:“的确,如今战事已定,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韦相作为荆东战场的布局之人,有些责任他不得不担。”
许渭点头,想起某件事,凝重说道:“大将军之位至今空悬,韦相柴公或许现在就在为此煞费苦心吧。”
大将军位比三公,甚至有时候直接超越三公。
就如太祖武皇帝时期和明帝时期,大将军乃是内朝之首。
只不过现在,内朝形同虚设,不止赵启无权,还有韦一行柴端把持朝政时日已久,想要夺取只能徐徐图之。
赵启也不隐瞒,直接问道:“你们以为母后会选何人?”
许渭和方源对视一眼,在他身后整理奏折的玉儿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通常大将军之位都是外戚,但袁世才这个最大的外戚已死,想要从袁太后的本家中再找一个有威望担当大将军的人,已经找不到了。
许渭想起一件事情,说道:“陛下,在北疆有通敌之罪的袁安,圣后至今也没有给朝臣们一个说法,圣后会不会别有所图?”
赵启反问道:“图?图什么?难道借袁安能将袁世才拉回朝廷?”
对于这件事,他也有思考过。
袁世才还活着,赵启已从桓浩的口中得到了答案,影密卫也证实了这一点,但袁世才究竟在那里,却是不得而知。
而且,经过影密卫在各方的探查,发现在鹤云松酒楼那场刺杀案,背后有袁世才的影子,如此也能解释通,那日他的行踪为何会被泄露出去。
须知,虎贲中郎将袁正奇也是袁家人,虽然袁太后才是领头的,但袁世才在袁家的份量同样不低。
许渭皱眉,到现在他也想不出圣后一直留着袁安,究竟是准备做什么。
他转而说道:“袁家无人胜任,圣后娘娘会不会复起武定侯?”
赵启闻言脸色也不禁变了变,因为许渭所说之人他没有考虑到。
如今的武定侯名叫高冉,世袭的武定侯爵乃是开国大功臣高上阳所封之爵,高上阳为奠定大昭之基业有不世之功,在麒麟阁中排名第三。
至于麒麟阁中第一的诸葛家和卫家于朝中早已不复存在。
及至灵帝时,高家女嫁灵帝为后,权倾一时。
在袁太后与之争夺权利的过程中,也没少在其手里吃亏,不过自权柄落到袁太后手中,韦一行排除异己,高家便逐渐不显。
而今武定侯高冉更是赋闲在家,家中子弟在朝为官之人也不多,而且都是些小官。
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韦一行也不敢小瞧高家,也不会轻易去动弹。
“虽然可能性极低,但也不能完全否决,”赵启想了想说道。
许渭道:“其实臣以为,大将军之位应为方郎中之父,骠骑将军关内侯是也。”
方源神色一震,“许大才子,你不要乱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