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然捋须沉思,正色道:“圣后问什么,臣便答什么。”
赵启也不继续问下去,突兀道:“若母后问及朕所图,刘公可以告诉母后。”
刘然微愕,他要在圣后那些做的事情其实并不难,只是拿到对柴端的处罚就可以了,那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圣后也认为五天的时间,足够让他和柴端一博即可。
赵启让他相信的原因是曾康盛已经在手,但面对圣后,刘然不需要这么强大的理由,因为圣后无需亲自出面,只需数封奏疏,便可顺势完成此事,
此次以袁安引柴端韦一行相争,圣后本就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如今她何乐而不为呢。
但赵启竟然说可以将他所图说出去,岂不是直接向圣后承认了自己要染指朝堂。
赵启的意图其实很简单。
他想要摸清袁太后对自己的态度。
自方源分析袁太后对他绝无废帝之心后,袁太后的定位便不好安排,两人都在宫中,确定对方的态度很重要。
现在用这件事看一看袁太后的反应在合适不过了。
刘然当然无法看出赵启这样的用意,但看赵启也没解释的意思,直接应是。
赵启将话题切去别处,“朕若此刻再拜刘公为大将军,不知刘公可还会拒绝?”
刘然深知刚才赵启那些话,不过是两人之间循序渐进的一个由头而已,绝对不能当朕的。
大将军之位在本朝一直以来都是极为显赫的位置,
尤其是明帝时期,大将军领内朝,位在三公之上,可谓是尊崇至极。
即便到今天,内朝的权利逐渐被外朝所夺取,但大将军一直以来皇室皆以外戚充任,依然显赫。
他既非外戚也未身负大功,即便小皇帝真的有意,圣后好百官也不会同意。
不过现在刘然也没必要继续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笑着说道:“陛下如此抬举老臣,老臣不甚荣幸,不过老臣既无功勋,也无才能,”
“即便仰仗陛下之威德登临大将军,也难服人心,老臣可万万不能毁了陛下的识人之明。”
说到最后,他笑声愈发爽朗。
赵启顺势问道:“请教刘公,大将军之职何人能代之呢?”
“老臣不敢,”
刘然先是一番谦虚,又细细思之。
小皇帝年幼,还没有新戚,袁家在袁世才死后,剩下的人想要接过大将军的旗帜同样难服大臣之心,主要是难服韦一行和柴端这两位辅政大臣的心。
即便柴端如他们计划中被铲除,韦一行不同意一样不行。
袁家不行,接下来本应该是小皇帝生母闵家的人,但闵家早就被袁太后铲除干净,根本没人。
至于更远的,也不用想了。
刘然也认为没必要继续想下去,因为此刻和他谈话的小皇帝。
小皇帝问谁能担大将军,当然要在他的人里面选了,而小皇帝人闭着眼睛都能看过来,那肯定是没有的。
不过他知道小皇帝当初犒赏北军军营时,和方正南有过君臣交心,且方正南之子方源乃小皇帝心腹。
“陛下,老臣以为,关内侯能担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