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九?!”
刘然很震惊,虽然这个数字距离十成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似乎也没有什么距离可言了。
“不知老臣能为陛下做什么?”刘然只是稍做震惊,如果是以前他断然不会相信,但如今他根本不想去怀疑。
且不说因为战乱而流落在城外的难民,在小皇帝的安排下就已经得到极好的安置,就是赵启对付柴端的手段也让他知道,这位天子绝对不能以年龄度之。
“刘公,若我们现在就做,岂不是显得很没价值,”赵启望向辽阔而苍茫的天地。
刘然恍然大悟,“韦相所定之策,向西迁移的难民被都江所害,那些拿到食粮盘缠的百姓也快回到户籍所在地,届时其中弊端也该显现而出了。”
赵启笑而不语,对面前的老头颇为满意。
刘然接着说道:“陛下怜悯,命许议郎和方郎中在京都城中安定民心,募流民为工,这才大大缓解了难民大潮,否则韦相的弊政早该显现了。”
他又叹道:“对此,下面的人竟还向圣后上奏,此些功劳俱是韦相之功,与陛下没有半点关联。”
“有这回事?”赵启颇感震惊。
“是的陛下,这些奏疏之所以没有出现在陛下的桌案上,是圣后没有送过来。”
“真是可恶,这群贼子竟该断绝内外言路,”捏紧拂尘的李春怒气冲冲。
赵启扫了他一眼,若是刚过来那段时间他或许会很生气,但现在得到这样的答案,他只是略感震惊后便恢复到平静。
“刘公以为,就凭那些奏疏就能瞒住母后吗?”赵启挑眉。
他组建了影密卫,想要监视左右。
袁太后这样的人又岂会没有类似组织,大长秋寇腾麾下看似只是些太监,但实际上京都城中的举动都在他的眼睛下,
就如赵启抓到了曾康盛被袁太后提前得知一样。
刘然皱眉道:“陛下说的是,不过奏疏是言路,圣后既然没有反驳,那就是选择了认可,这对陛下并非好事。”
这倒是毋庸置疑的,赵启凝眉,眸聚天光,声音越发深沉,“老子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刘公,你我君臣且拭目以待吧。”
“陛下圣明,”
刘然起身叩拜而下,旋即从袖中取出一册子,“陛下,老臣奉命审理柴端一案,并从中遴选忠君之士,这些人如今俱在名单上,请陛下过目。”
刘然突如其来的举动,赵启是没预料到的。
在他看来,刘然被韦柴打压多年,刘家也在这两家人的夹缝中生存,如今有了这样一个机会,首选当然是接受柴党政治遗产,迅速壮大。
但此刻,刘然居然将这些人的名单都上交于他,
两种可能。
一是表忠心,减少赵启此时对他的猜忌。
二是图谋更大。
赵启望向他头顶数值,刘然忠诚发生变化,已然达到了八十七。
更让赵启感到惊讶的是,刘然的能力值竟从原本的七十八飙升到了八十六,如此大幅度的能力浮动,太不可思议了。
莫非,能力值还能隐藏?
那么,自己这系统究竟是有多鸡肋?
看来刘然此人,和自己原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动作随和的接过奏折,轻声说道:“看来刘公不止有统帅之才,这收心之术玩得也不错,今后刘公有了这些...”
“他们都是陛下的臣子,”刘然果决打断赵启的话,语气高亢有力。
赵启慨然而笑,扫过奏折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