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进入大昭的第一株红薯,为了给以后的种植留下经验,他自然要安排人记录。
只是他忽略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个时代读书识字的本就很少,所追求的皆是仕途。
想要找到一个既能识字又会写字并且还懂农桑的人,谈何容易呢?
即便是在朝廷中找,恐怕也不容易,“这还真是个问题,是朕疏忽了。”
张子钧见皇帝双眉陇起,说道:“陛下,卑职虽然不精通农桑,但自认为简单的照料还是能做到的,陛下不如将如何记录的方法告诉卑职,”
“卑职再去乡下找几位老农来,一定能够完成。”
玉儿也主动请缨,“陛下,我虽然不懂,但是我可以学。”
赵启微微点头,张子钧和玉儿都以为皇帝同意了。
不料下一刻,“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不过子钧你离开了朕,朕可不放心,玉儿要管理鹤云松逍遥居产业,那能继续分心,”
“那怎么办?”
玉儿想了想说道:“除非从朝廷中选人。”
赵启摇头,朝廷中的人你要让他写份劝农桑的文章,他们肯定能信手拈来,但要让他下地干活,这就难了。
当然他也不能完全否定,“这样吧,子钧你去找几位精于农桑的农夫,至于能识字又对农桑感兴趣的人,朕打算从太学生中择选。”
赵启准备自己培养一批农业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