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无敌小昏君> 第50章 朕有一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朕有一法(1 / 2)

“若人人都像刘公这般去在意旁枝末节,那我等也没有必要继续站在这里。”

在许广安看来,刘然这是在鸡蛋里挑骨头。

“呵,”刘然一声冷笑,“若这些都是旁枝末节,那什么才是你我应该注意的,连天下百姓都可以唾弃,又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此言有些诛心,这是在直接指责许广安放弃江山社稷。

“刘公此言不无道理,如今商税已快要达到本朝之最,距离建昌十二年才过去三年,若现在又加,实为不妥。”

说话的是辅政大臣桓浩,这让许广安觉得很是恶心。

带着几分鄙夷之色说道:“建昌十四年慎候加天下田地税,为朝廷开源,一时成为宫中美谈,人人称赞,广安也为之钦佩不已。”

这话几乎是在戳桓浩的脊梁骨。

桓浩神情不变,双手自然落膝前,平静说道:“此一时彼一时,时势本就是我等要考虑的问题,许大人安居高位,不会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许广安难以想象这种事桓浩都能厚颜无耻的解释成时势。

心里更觉得恶心至极。

“慎候在时势上的观测我也是佩服至极的,”

韦一行沉稳说道:“建昌十四年慎候在地方追加田地税,解国家之困顿,如今想必慎候已有更好的开源之策吧。”

桓浩闻言朝里看去,他即便有一些开源的办法,也不是能够在这里说的。

立马转移话题,郑重其事,“因战乱而导致的灾民,比事先预算的超出二百二十万两,”

“当日治灾民之策,是韦相所提出,最后非但失败了,还亏空如此之多,这银子可不是洪水,跑得那么快。”

韦一行神色如常,“我看过了统计,出错的地方是没有将京都和荆州两地分开计算,才造成了我们以为的亏空,”

“毕竟,几个衙门昨夜才将公文递交上来,计算出错也情有可原。”

韦一行望向了顾东明,说道:“实际亏空,是一百万两。”

“仰赖圣后陛下先见之明和诸位臣工戮力同心,才为朝廷节省了如此多的钱粮。”

燕越两国对大昭的发动的战争本就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起初没有人会认为双江沦陷,最后所耗费的钱粮自然远超原本预算。

韦一行最后将功劳归功到了圣后皇帝和列为臣工的身上,也是想结束这个议题。

亏空一百万两,这个数字算是在情理之中。

赵启看了眼显得极为泰然自若的袁太后,起身在旁边的池子里洗了个手。

用毛巾擦干走出内殿,几位大臣看见他出来,连忙行礼拜见。

赵启淡淡说道:“刚才许广安说慎候在建昌十四年向先帝建言加收天下田地税,话里暗讽的很明显,就是不妥,既然认为不妥,又为何要含沙射影呢?”

他的脸上满是笑容,完全看不到生气的模样。

如此直接的将话说穿,许广安感到惊骇,也就哑然。

桓浩不明白,低个头眼珠子努力转动。

只听见赵启带着几分感慨的语气说道:“都说新年新气象,一些痹症就改祛革除,建昌十四年所加之田地税,不妥,很不妥,应去之。”

“丞相,你以为呢?”

韦一行望着小皇帝脸上骤然消失的笑颜,说道:“陛下仁心,但国家如今困窘,正是万民同心之时……”

“呵呵,”赵启一声冷笑打断韦一行。

韦一行望向这位将满十二的年轻天子,这么久以来,他也算了解一二。

别看他总是对大臣笑颜淳淳,实际上那双背在后面的双手已经藏在刀了。

袁世才和柴端两人的下场就是最好的见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