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郎将。
这是秩比两千石的gāo • guān,在非战时期,中郎将已是朝廷军职中的顶级将军。
王基从羽林郎到如今的羽林陛长,还封了侯,用时还不到一年,这等升迁速度,就是向伯符的剑都怕是赶不上。
当然了,韦一行也知道这是小皇帝故意提出的高要求,所想要的大概是校尉之职。
许广安立马走出来,凝重说道:“圣后,陛下,金沽候领羽林宿卫,此为天子亲军,屯田固然重要但也不及陛下安危。”
言外之意自然就是王基不该调去双苍山,就是校尉也别想了。
赵启道:“张子钧在红薯一事中也立有功劳,可将其迁为羽林陛长。”
许广安脸都黑了,张子钧天天跟在你身边,还立功?
但红薯种植之事,他们从来就没关心过,现在还不是赵启说谁有功谁就有功,何况他还是皇帝。
“丞相,你总领百官朝政,认为封赏如何安排才不至于寒了功臣之心呢?”圣后娘娘看向韦一行。
韦一行不卑不亢,说道:“回圣后,红薯之事乃国之大事,当放在首位,不过双苍山之地放一位中郎将未免过犹不及,不如设屯田校尉一职。”
圣后点头,算是答应了。
赵启也没继续纠缠,将王基升迁为屯田校尉,当然不可能是让他去专守屯田,最重要的是随着影密卫的逐渐增加,
王基在宫中已不好控制,而且要进一步壮大影密卫,王基也必须从宫中迁出去。
令屯卫兵当然是真的,但不止如此。
以后双苍山,就是一只不属于赵启的苍蝇也休想在他不允许的情况下飞进去。
屯田校尉的确定,亦是将双苍山的规制落下了。
陈沃被封为屯田千户,总领红薯种植一事,太学生李来被封为屯田百户,协助陈沃,其余人皆有赏赐。
至于赵征。
他身为皇子,如何封赏自然要圣后裁定的。
“母后,儿臣还有一事,”
袁太后想到今后有亩产二十石的红薯,心情极好,“皇帝有什么就说吧。”
“谢母后,这件事其实是在玉果园中种了几个月红薯的全体成员让朕代替他们向母后请示的,”
赵启说道:“原因是今日采摘红薯时,皇兄一连挖出数个块头极大的红薯,而且奇怪的是,皇兄每次动手,总能挖出极大的红薯,很是神奇。”
“还有这等事?”袁太后坐下了。
韦一行也做下了,平静的脸上波澜不惊,不知道是不是麻木了。
“是啊,儿臣也觉得怪,”
赵启一副自己也难以理解的样子,“但就是发生了,所以他们都认为皇兄是福星,而且当初皇兄为了种瓜的事,还在大棚中睡觉,”
说道大棚睡觉,袁太后就觉得丢人。
说实话,她是真觉得给皇家丢人。
“他们就更加坚信,所以听说朕准备转移试种点,他们都觉得,必须要有殿下在才行,否则培育出来的红薯可能不好。”
“这是什么道理?”
“母后也看出来了,这就没道理可讲,但这神灵之事,本就没有道理可讲啊。”
袁太后也懒得和赵启扯,问道:“皇帝想怎么做?”
赵启道:“儿臣觉着,不如将双苍山赐给皇兄,封皇兄为双苍山山主,红薯知道他们的主人是皇兄,一定能生长的很好的。”
“若今后屯田中发生什么纠纷,皇兄也能从中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