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好了?”
玉儿瞧着许渭离开了府邸,来到赵启的身边。
赵启轻嗯了一声,还是有些底气不足,“不过许渭那驴脾气,有没有完全听进去,我也不敢保证,希望以后至少不要和许广安见面跟仇人一样吧。”
月光倾洒到月儿比同龄人显得还要小巧的脸颊上,红润光泽的红唇如湖面一样轻微荡漾,“许大哥的驴脾气只是对那些违背道德之人,他对你向来是言听计从。”
“这倒是,”赵启对此一点也不否认。
适才他问许渭什么是忠,他说出的忠君言论彻彻底底的说明他对皇帝已近乎于一种死忠。
许渭不是庸人,不会愚忠,
他是看到了赵启身上的能力,才会化成一种坚定的忠君思想。
赵启看向玉儿身后的罗执,他换了装扮,跟管家一般,“罗叔,卫家和卫家有什么关系?”
两个卫家,或许一样,也或许不一样。
很安静守候在后面的罗执就仿佛迎接到了冬日的凛冽寒风,瞬间僵硬在原地。
玉儿也没有想到赵启会如此突兀的问出这样一句话,
这自然是因为罗执选择在这个地方建府有关,罗执说就是为了图个清净,这里紧邻着奈河,风景不错,
赵启即便不怎么了解罗执,还是觉得奇怪。
“圣上,我们卫家世世代代在越国生活,武安侯本是燕国长平县人,即便当年武安侯一家没有都从燕国搬迁过来,也不可能和我们有关系,”
罗执很不能理解赵启,苦笑道:“我之所以选在这里,就是考虑到小姐喜欢安静,离皇城也不远,不知道圣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揣测?”
赵启知道自己问的有些唐突,不过这件事他此前向玉儿提起过,玉儿定然是向罗执提起过的。
“抱歉,是我想多了。”
赵启直接结束了这个话题。
第二日清晨回宫中,赵启见到了开始用水泥修路的匠人们。
上次赵启提出水泥的概念后,圣后及韦一行等人便亲自见过了水泥,大为称赞,圣后更是下令,以水泥修缮京都各大街道。
水泥的需求量大,此前在兴铁街的冶铁工坊中无法大量生产。
在下达用水泥为京都城修路的政令下达后,赵启便让浦丞将水泥的生产资料悉数交给了神工铸造坊。
这个钱最后就从少府出了。
直到现在,水泥终于正式投入使用。
新奇的东西必会吸引来新奇的人,诸多京都百姓在道路两畔聚众围观。
赵启忙着回宫,盖因西原刺史胡廣推行改土归流第一步已初见反弹效果。
羌大王前不久向朝廷上书,痛诉胡廣在西羌境内蛊惑他的子民,暗中拉拢他部下的恶劣行径。
已然决定推行改土归流的朝廷,自不会对胡廣做出任何惩罚,只是象征性的斥责了胡廣几句,也就不了了之了。
羌大王当然很不满,也开始怀疑韦一行当初向他透露的信息。
随着胡廣得到朝廷准许,改土归流成为国策。
胡廣在西原的动静便愈发大了起来,他加大了在边疆地区笼络夷民转向农耕生活,因为边疆地区昭国百姓和夷民本就互有来往,
在因战乱而变得困乏的时期,吸引这些夷民不是很难,至于生活在羌族内部的夷民,要让其改变生活方式,那是极难的。